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二十四节气在适应时代变迁的过程中不断再创造,与各地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自身样貌,焕发出活泼的生命力。以青少年之力,传承与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才能使这一智慧结晶经久不衰,历久常新。
7月6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数’说非遗,筑梦童心”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南京市湖南路街道青岛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非遗之旅”第四站——《二十四节气》。在团队成员的讲解下,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朗读诗词,学习歌曲,对二十四节气有了深入的了解。
同学们在学习二十四节气历史起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的周角、周期等方面的知识,感悟其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智慧。团队成员们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将知识融于通俗晓畅、朗朗上口的《二十四节气歌》中,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在欢乐的歌曲氛围里,学习节奏轻快有趣,课堂氛围积极融洽。
二十四节气以一种新的面貌与形态亲切的走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数学与非遗紧密交融的过程中,数学也正以一种新的视角被同学们看见。学生用数学的理性走进传统文化,用音乐的律动感受传统文化,在利用新的生活内容、文化表达和传播手段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传统文化也在进一步被提炼、升华、传播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