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新时代能源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政策,1月18日,山东大学(威海)關碳调研团走进阜阳市颍上县生态环境分局和农业农村局,开展线下调研活动,了解黄河三角洲碳排放政策,分局负责人接受调研访谈。
首先,调研团成员来到生态环境分局,向负责人简单介绍了团队关于黄河流域碳排放的主要问题。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这是新时代黄河治理的新起点,也为黄河三角洲的保护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但是当前黄河流域碳排放量大、碳排放主体杂等原因导致了碳排放数据精度存在较大问题。碳排放数据对于环保部门的相关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不容忽视。

接着,调研团向负责人了解国家和颍上县针对碳排放量处理的政策与措施。在金融政策上,国家一是将碳减排支持工具延续实施至2024年末,将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机构范围,进一步扩大政策惠及面,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二是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延续实施至2023年末,2023年继续并行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同时支持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科学有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在了解完生态环境分局的具体情况后,团队成员又来到了农业农村局进一步了解土地盐碱化和农作物生产等问题。团队成员在访谈中得知,盐害是导致作物经济损失最重要的逆境因子之一。土壤中的盐分会抑制植物的生长,使植物提早发育、成熟,而盐分过高则会造成植物早衰甚至死亡。全球约有20%的耕地和33%的灌溉耕地受盐渍影响,并且有很多地区正在以年10%的比例递增,预计到2050年全球有超过50%的耕地受到盐渍化影响。而造成土地盐渍化的原因主要可分为两部分:首先与自然天气条件有关,如地下水含量、降水量、地形地貌等;其次是与人类活动有关,尤其是人类的农耕生产活动,如对农田的灌溉。土壤盐渍化会导致自然环境的改变和生态平衡的破坏,使得土地大面积荒漠化,土地资源质量和农业生产条件严重劣化,阻碍了农业生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利用盐渍化土地进行作物栽培及生产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需求。
關碳调研团在本次调研中收获颇丰,对于土地盐碱化和黄河三角洲碳排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为山东大学(威海)關碳调研团之后的调研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对进一步研究新时代能源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效益预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