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走近群众生活,文化传承靠大家。2022年7月3日至7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暑假社会实践队伍“党史(国学)小课堂”校地共建实践团团队成员在济宁市汶上县中都街道西槚柏村进行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深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一道理,此次实践活动深入群众生活,自群众生活中了解党史、国学文化传承程度,向群众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层群众更好地传承优秀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深入群众日常生活,寻找文化痕迹
济宁市作为一个文化特色鲜明的城市,深受孔子思想影响,具有较为明显的儒家文化色彩。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在西槚柏村深入村民生活,与村民进行交流,在谈话交流中了解当地文化特色。实践队员事先进行团队讨论,制定有关国学文化的采访稿,考虑到当地青年群体大多在外务工,实践队员在访谈中着重询问中老年群体以及学生群体对于国学文化的了解程度,并记录其答案,以备后续团队进行调研总结。
同时,实践队员在西槚柏村采访了该地党员,与当地党员深入交流,切实了解党员故事,感受党员风采。实践队员在与其交流时,认真聆听党员们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在一户年龄稍大的党员家中看到了数量众多的荣誉证书,实践队员进行了拍摄记录。当地党员表示,党史文化始终是激励自己的精神力量,党员前辈们始终是自己的人生榜样,是规范自己行为的模范。
走近群众生产活动,了解文化作用
“党史(国学)小课堂”校地共建实践团团队成员在实地实践时谨遵当地疫情防控政策,做好自身疫情防控,在当地核酸检测点了解当地疫情防控现状。实践队员在当地核酸检测点随机选择了三位村民作为采访对象,询问其在疫情之下不便之处及当地的解决方案,在核酸检测结束后咨询医护工作人员当地核酸检测频率及规模。通过当地核酸检测点随机采访对象的反馈,实践队员了解到当地疫情防控现状,切实认识到了中华文化在这一特殊阶段发挥的积极作用。
实践队员与当地工厂生产负责人取得联系,在征求其同意后进入工厂了解其发展现状。实践队员首先询问了工厂负责人有关工厂文化的问题,然后进入工厂进行参观,在不扰乱其工作秩序的前提下询问其工作人员对于党史文化及国学文化的了解程度及了解途径,并对其答案进行归纳总结。
关怀群众学习生活,展现文化温度
基层群众学习教育资源无法跟进城市一直是我国教育领域较为突出的问题,而此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重点了解乡村学生教育中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并且为西槚柏村学生开展了多彩小课堂。举办党史主题演讲比赛活动、线上重走长征路,学习党史知识;开展趣味灯谜课、进行“我心中的祖国”主题绘画活动,了解国学文化,丰富其课余生活。
同时,实践队员了解到该村具有部分留守儿童,曾经社会关注度较低的这一群体如今慢慢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实践队员对其进行了家访活动,在深入了解家庭困难后为其寻找方法解决困难,与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利用党史人物励志故事激励其努力学习,尽自己之力帮助其树立健康的人生价值观。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秉持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工作方法,切实深入群众生活,多层次、全方面的了解群众生活中的文化痕迹,使得该地中华优秀文化的宣传更加具有针对性、准确性。实践队员在这一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群众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感受到了党史文化对于先进党员与人民群众的激励作用。实践队员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与成长,日后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为中华优秀传统国学文化及党史文化的传承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