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财经大学三下乡团队知青队”到普宁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一四五”规划,进行“精深加工赋能传统农业转型--以广东省普宁市现代青梅产业园为例"的实地调研与评估,以期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先进设备促转型 “知青队”活动的第一站是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殿羽田食品有限公司。在这里,团队跟随公司工作人员深入普宁青梅加工厂,去了解青梅产品的生产程序。我们了解到,该企业的青梅主要程序为“验证、晾晒、挑拣、外包、出货”。最重要的环节是青梅的内包装,该企业内包装全部采用无菌环境。加工厂拥有雨季玻璃晒场、防腐的浸泡池子以及不锈钢机器等现代农业所需设备。
图为团队深入调研普宁青梅龙头企业
国家政策起引领 随后,团队经普宁市农业农村局引荐来到普宁市水果蔬菜发展研究中心查阅普宁青梅的相关文献。通过与工作人员交流及翻阅资料,团队了解到,为支持产业园创建,我市围绕产业园建设在项目用地、金融融资、税费减免、新型主体培育、涉农资金统筹、品牌建设等方面制订了《普宁市关于支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若干措施》,从而开发青梅干果、梅饼、梅酒等200多个青梅精深加工产品,建设全国最大的青梅加工产品示范区。
图为青梅加工晾晒过程 深入基层谋发展 翻阅相关资料后,团队深入基层农村,以访谈,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村民对普宁青梅产业的看法与建议。团队在活动开始前就已在线上收集到问卷达90多份。另外,接受访谈的老伯表示,自己深切地感受到科技发展对于青梅这类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影响,老伯对于创新青梅的产业链抱有很大的期待,也希望能尽快看到属于家乡的青梅品牌能被大众所认可。
图为深入基层问卷调查 产业转型促振兴 此外,团队来到普宁市青梅文化中心参观并对其负责人进行采访。从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殿羽田等企业正在原有的工厂基础上建立青梅精深加工产地,采用古法和现代工艺结合,进行全自动的生产线,加快打造普宁标志性青梅企业,使普宁青梅产品品牌化。另外,企业也在往青梅精深加工的另一方面——青梅酒进行转型。企业与果园合作多达16家,在进行精深加工使青梅产业转型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户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图为采访普宁青梅文化中心负责人 “知青队”也与普宁市青梅文化中心负责人达成长期的口头协议,后续将持续关注普宁青梅企业精深加工的工作。团队成员表示,将力求从本次的实践活动中探索新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使三下乡活动的调研成果能真正落到实处。
(通讯员:许梓珩 摄影:陈耿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