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多彩大学生8月30日电(通讯员 周珂 薛文渊)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广大青年走进农村,感知新时代乡村发展现状,8月20至8月25日,陕西理工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农旅融合,青年领航”暑期“三下乡”实践团在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老君镇十余个行政村进行走访调研,先后开展了劳动实践、慰问低保户和普通话推广等系列暑期实践活动。
深入田间地头,助农秋收解民忧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农旅融合”实践团一早来到老君镇新兴村了解今年的稻谷收成情况。每年的八九月正值秋收的关键时期,秋收是全年粮食生产的收官之战,关系到一年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因此抓好秋收工作至关重要。此时,新兴村的稻田里稻浪起伏,稻谷飘香,大型收谷机在稻田里轰隆作响,村干部们正带领着村民行走在田间地头,用肩膀将成袋的稻谷装在电动三轮车里,运回家中的院子晾晒,处处洋溢着一派丰收的景象。
看着村民忙碌的身影,实践团成员主动加入到粮食搬运晾晒的队伍中,他们相互配合,分工协作,扛袋子,晒稻谷,在他们的助力下,稻谷收割很快就结束啦。“今天多亏你们来帮忙,我们的谷子才能赶在下雨之前抢收完成,真得非常感谢。”村支书满怀感激地说到。据了解,新兴村土地流转初显规模,粮食机械化种植生产也基本达标。今年该村水稻面积达500亩,预计可收入稻谷十万斤,每年要卖米八万斤,每户村民增加收入近万元。
       实践团成员和当地农民一起深入田间地头,奋战在秋收第一线,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和丰收的喜悦,接受了最深刻的劳动教育。“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粮食生产实属不易,以后一定要珍惜粮食。”实践团团长汗流浃背地说到。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农户家晾晒稻谷 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安晫喣 摄

走访低保家庭,慰问关爱暖人心
       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农旅融合”实践团一行了解到老君镇新岗村有10余户低保户家庭。为了解民生,关爱低保户,实践团成员带上提前准备好的米面油等慰问品,在村支部书记王浩的带领下前往低保户张金荣家中走访慰问。
       村支书王浩谈到,张金荣今年十八岁,天生脑瘫,目前一边治病,一边上学。家中共计五口人,父母外出打工,姐姐正在上高二,他的生活起居全由奶奶照顾。走访中,实践团一行与张金荣和他奶奶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了他们目前的家庭生活状况、身体状况和存在的具体问题等,鼓励他们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在了解到张金荣目前正在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实践团计算机专业学生热情地为他讲解了该专业必备技能,鼓励他利用网络资源努力学习,发奋图强,逆风飞翔。此外,实践团成员向他们详细讲解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叮嘱他们做好疫情防控自我防护措施。
       随后,实践团成员前往当地扶贫工作站了解低保户情况。经站长介绍,关注低保户是扶贫工作站的重点工作,严格按照“一户一档”,认真落实帮扶措施。本次走访慰问之行为低保户送去了温暖,更让实践团成员们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关爱。
 
     
图为实践团成员前往低保户家庭进行慰问 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王博 摄

走进大街小巷,推普宣讲到实处
       告别扶贫工作站负责人,当天下午,实践团一行前往皇塘村进行推普宣传工作,力图增强当地村民的语言使用规范意识。实践团一行分为两组,一方面发放调查问卷,开展入户调查,摸清当地居民的普通话需求程度,了解他们对普通话的学习掌握情况;另一组则通过座谈的方式聚集村民,给他们分发普通话推广宣传页,教他们分辨生活中常见且易读错的汉字,强调掌握普通话的重要性。夏日的午后,路上很少有人,实践团成员只好挨家挨户进门宣讲,吃过闭门羹,也见过老人防备的眼神,但成员们还是一遍又一遍进行耐心的讲解,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通过调查了解到,当地大部分老年人不会说普通话,但基本能听懂普通话,年轻人会说普通话,且广泛应用于学习生活,孩童则从出生起就被父母引导说普通话,大部分父母都希望孩子好好学习普通话,长大后认真学习,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普通话推广普及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不畏炎热,认真负责,不怕苦,不怕累,深入家家户户,了解村民普通话需求,用实际行动助力村民解决困难,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弘扬时代新风。
 
 
图为实践团成员走访村户进行普通话推广 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安晫喣 摄

       烈日炎炎,“农旅融合”实践团成员们深入基层,走访社区,了解新时代农村风貌,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发挥所长,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新时代新征程,新青年新使命。作为青年大学生的我们一定要珍惜在校时光,练就扎实本领,为今后步入社会造福百姓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团负责人饱含深情地说到。
 
时间:2022-08-30 作者:周珂 来源:原创 关注:
  • 农旅融合,青年领航|以吾辈青春热血,助乡村旅游发展
  • 凝聚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看望红军后代,调研七七事变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