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成员首先来到西宁市城中区的西宁市档案馆门口,等待提前联系好的贺馆长进行接待。巧的是,在我们刚刚到达西宁市档案馆门口时,有一位路过的白发苍苍老先生认出了我们是来自安徽合肥的学校。在一番亲切交流中我们得知,这位老先生正是在上世纪5、60年代来到青海修建“两路”之青藏公路的安徽宿州市军人,随后他和家人就辗转在西宁市档案馆附近的小区定居,老先生很欢迎我们去做客访谈,但是由于时我们安排对其进行后续电话访谈“两路”精神详细内容。
图为实践队采访修建“两路”的安徽祖籍军人。
随后,队员们在西宁市档案馆大门入口处受到了贺馆长的热情接待,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主动佩戴口罩,自觉出示健康码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经过安全检查程序后进入档案馆内。西宁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馆藏档案为主要资源,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省情、市情教育,藏有朱德题写“西宁日报”真迹、毛主席像章、名人字画、古城历史照片等特色档案,真实记录了西宁悠久历史文化、独特人文景观、城市发展脉络,生动反映了西宁各族人民生生不息、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成为广大群众培养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在这里,团队成员受到了西宁市档案馆馆长贺俊兰的亲切接待。穿过红色文化长廊,走进西宁市档案馆阅览室,馆长贺俊兰为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阅览室内珍藏的党史文献资料、以及西宁市档案馆的发展历史和主要职责。队员们被共产党人带领下的西宁解放历史深深感染,对于中国革命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队员们认为新时代,广大青年学生需要贡献自己的力量,不断传承和发扬“两路”精神。最后,贺馆长还赠送了几本珍贵的西宁市档案书籍给团队成员学习留念。
图为实践队参与西宁市档案馆阅览室讲解课堂。
7月26日下午,为深入学习革命先辈们 “两路”精神的相关事迹,合肥工业大学党史学习教育队队员来到青海省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感悟“两路”精神的魅力。在这里,团队成员不仅深入学习了“两路”精神(青藏公路、川藏公路)的内涵,具体是指,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而且还研习了修建青藏公路建设的历史发展历程,1950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慕生忠将军的带领下挺进青藏地区,历经艰险、排除万难,在世界屋脊上修通了青藏公路,结束了青藏高原千百年来人背畜驼的运输方式和长期闭塞的状况,是我国公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团队成员在参观完青海省博物馆中的百年青海革命文化目录展后,纷纷感叹修建青藏公路花费的人力、物力众多,革命文物中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承载着催人奋进的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队员们不仅学习了革命先辈们的“两路”精神事迹,还在实地调研过程中访谈参与建设“两路”的军人,坚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学习党史的积极性。
图为实践队参观青海省博物馆“两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