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狼牙山五壮士红色故事介绍
“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把那只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向悬崖,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这是小学课文《狼牙山五壮士》的片段,“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狼牙山五壮士”的纵身一跃,惊天动地的壮举和壮烈豪迈的口号声穿透历史风云,在山间林海中久久回荡。
图为狼牙山五壮士形象雕塑
图为大家介绍河北省区域内的抗日伏击战
响堂铺伏击战发生在1938年3月下旬,八路军第129师查明日军在邯(郸)长(治)公路上运输频繁,沿线警戒较前加强,并在东阳关增设了据点,驻有150余人。为了进一步破坏日军的交通运输线,打击向晋东南进攻之敌,我129师决定以3个主力团,在响堂铺一带设伏歼灭日军的运输车队,切断敌人的运输线,具体战斗由徐向前指挥,像这样的战斗成果,徐向前在抗日时期,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指挥了上百场。
齐会歼灭战,是八路军第120师挺进冀中平原后所进行的第一次歼灭战,也是八路军首次取得平原大量歼敌胜利的战斗。在日军据点林立的情况下,贺龙将军集中七个团的优势兵力,歼灭了日军一个大队。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0师主力和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部队一部在河北省河间县齐会地区对进犯日军实施的外线速决的进攻战。
1939年2月,在抗日战争冀南春季反扫荡作战中,中国八路军第129师一部在河北省邱县香城固诱伏日军的战斗。2月上旬,日军占据束鹿、巨鹿、广宗、威县等城后,向南宫、枣强、冀县地区合击。八路军第129师掌握了日军受袭后必行报复的规律,并侦察得知威县城为日军重点据点,守军较多,决定以第386旅(包括该旅主力和第344旅第688团等,旅长陈赓)隐蔽集结于邱县城以南香城固附近地区,诱日军出犯,予以歼灭。7、8、9日,第386旅派小部队连续袭击邱县、曲周等县城日军。
图为介绍抗日小英雄
抗战小英雄,是抗战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例如从小我们耳熟能详的“小兵张嘎”向我们展现了一名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透过他,我们看到了中国民族涌现出的一批少年英雄。
图为介绍地道战
地道战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地道战战法从晋察冀边区保定清苑的冉庄开始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地道战使原本无坚可守的冀中平原成为中国军民打击日本侵略军的重要作战区域。河北省多地还有地道战遗址,博物院内还有地道战模型,供参观者体验。
红色精神永远在推动我们不断攻坚克难、破浪前行。在河北省博物院“抗日烽火 英雄河北”展馆中,我们感受到了先辈的英勇抗战,这份“红色精神”穿越时空,一幕幕的展现在了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