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大“闯闯就队”藤县之行——非遗狮舞凝聚民族情
为深入探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藤县狮舞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机制与实践方式,广西师范大学“闯闯就队”于8月23日前往广西藤县开展实地调研。团队以“狮舞藤院”及附属舞狮文创馆为主要调研对象,通过实地参观、深入交流、现场观察等多种方式,系统梳理藤县狮舞的当代传承与创新实践,为非遗文化振兴与民族团结融合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探访“狮舞藤院”:非遗传承与创新融合之路
“狮舞藤院”作为藤县狮舞现代传承的重要平台,其商业化运营模式成为团队调研的关键内容。队员们走进藤院,亲身体验传统非遗与现代管理模式相结合的创新实践。
在与藤院负责人的座谈中,团队围绕机构创建背景、发展过程及其主要职能进行了深入交流。负责人表示:“我们成立藤院的初衷,是希望改变传统狮队规模小、分布散的状况,探索更系统化的文化传承方式——既要守住狮舞的精神内核,也要让它真正‘活’在当代。”谈及与民间自发组织的不同,负责人指出,商业化运营使藤院在资源整合、文化传播方面更具优势:“我们通过商业演出让狮舞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也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成员共同参与。”
团队还特别关注了藤院对狮舞文化内涵的挖掘与传播——在藤院的展示区和文化课堂上,处处可见狮舞历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相融合的内容。从狮舞动作中传递的“勇毅坚韧”精神,到历史上狮舞促进民族交往的真实故事,藤院借助课程与展板等多种形式,推动非遗传承从“技艺”层面深入到“精神”层面。调研过程中,队员们注意到藤院的成员不仅包括藤县本地居民,还有来自周边地区的汉族、壮族等多个民族的文化爱好者。大家在共同训练中互相学习方言、交流习俗,文化差异在对狮舞的共同热爱中转化为融合的契机。
参观舞狮文创馆:重温狮舞历程与荣誉
结束对“狮舞藤院”的探访后,团队来到配套的舞狮文创馆,深入了解当地狮舞的发展轨迹与取得的成就。馆内通过老照片、传统狮头道具与文字展板,生动呈现了藤县狮舞从民间娱乐形式逐步发展为国家级非遗的历程。馆内还特别设置了荣誉墙,集中展示了狮舞团队所获证书及参加全国性展演的记录。
“很多游客会停下脚步仔细观看历史展陈,感叹狮舞传承的不易;看到荣誉展示后,还会主动询问狮舞的表演特色。”文创馆工作人员的介绍,让团队感受到展陈内容对传播狮舞文化的重要作用。队员们认真记录展陈的设计思路,为后续分析非遗文化传播模式积累资料。
调研启示与展望:推动非遗传承走向更广舞台
通过本次实地调研,“闯闯就队”初步归纳出以“狮舞藤院”及文创馆为代表的藤县狮舞传承特点:以“商业化运营增强活力、文化内涵塑造灵魂、历史荣誉强化认同”为主线,形成了“技艺传承—精神凝聚—文化认同”的良性发展模式。同时,调研也反映出当前传承中存在的挑战:资金不足制约了课程开发与展陈优化,年轻一代对狮舞历史的认知仍有待提高。
围绕这些问题,团队与藤院负责人共同探讨了可能的合作方向:期待政府能够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提供政策支持;计划与学校合作,以夜校等形式推动非遗进校园;同时建议文创馆进一步优化互动展示方式,增强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更多新媒体形式,例如短视频,讲述狮舞背后的传承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它的历史与荣光。”(通讯员 罗美婷 凌圣鑫)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