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审计大学数学学院「昨夜红船」实践团队走进雨花台烈士陵园寻访红色记忆
八月的南京,松柏苍翠。近日,南京审计大学数学学院一支5人组成的社会实践团队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雨花台烈士陵园,开展了一场以「寻访红色记忆,传承英烈精神」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地探访与学习,深刻感悟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与崇高精神。
进入陵园,庄严肃穆的气氛扑面而来。社会实践团队首先来到烈士群雕前,高大的雕像群无声地叙述着那段峥嵘岁月。与以往“听讲解、看展览”的模式不同,本次实践活动更侧重于自主探寻。团队成员们带着特定的课题,如“雨花英烈牺牲时的平均年龄”、“烈士遗物背后的故事”等,在陵园和纪念馆内寻找答案。
在烈士纪念馆内,一件件珍贵的文物静静陈列。团队成员们在一封泛黄的家书前停下了脚步。这封信由一位年轻的烈士写给家人,字里行间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理想的坚持。成员们没有进行过多的讨论,而是默默地用手机拍下信件内容,记录下烈士的名字和生平。他们此行的任务,便是通过这些细节,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革命者形象。
社会实践团队还寻访了陵园内一位在此工作多年的研究员。在一个简朴的会议室里,研究员并未进行长篇大论的报告,而是以问答的形式,解答了团队成员们在探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当有成员问及“如何理解在和平年代传承烈士精神”时,他分享了一个故事:一位年轻的母亲,时常带孩子来陵园,并非为了说教,而是让孩子在环境中感受,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从何而来。这个故事引发了在场成员们的深思。
活动临近结束,社会实践团队并未组织集中的心得分享会。归程的路上,大家更多的是安静地思考和内部的轻声交流。对于团队成员们而言,这次雨花台之行,不是一次简单的参观,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书本上的历史变得鲜活,遥远的英雄变得亲近。他们所获得的,不仅是课题的答案,更是对信仰与奉献的全新认识。据悉,活动的相关成果将以影像记录、研究报告等形式在校内进行展示。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