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青衿合力观发展,苏韵扬帆传四海

    发布时间:2025-08-23 阅读: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苏韵新章,青衿同阅”发展成就观察团

  2025年7月25日,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苏韵新章,青衿同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部分成员奔赴南京市鼓楼区,围绕南京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修缮活化项目这一主题开展访谈与调研活动,探究该项目为相关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的“颐和样本”。

  1.修旧如故,以用促保:老建筑新生的奥秘

  通过对该项目主要负责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实践团队了解到,南京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坚守着“修旧如故,以用促保”的核心理念。针对不同建筑类型采取精细化策略:文物建筑严格“修旧如故”,力求恢复历史原貌;非文物建筑则进行改造提升,在保留特定围墙细节等历史痕迹的同时,拆除违章搭建,并巧妙增设符合现代业态需求的连接通道。项目团队深谙“使用是最好的保护”之道,认为唯有合理利用,才能避免木石结构的老建筑因闲置而加速衰败。修缮工作不仅包含本体加固、结构安全提升,更将现代水电燃气等基础设施无缝植入,实现历史肌理与现代功能的共生平衡。

  2.精准定位,业态焕活: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在访谈中,工作人员还表示,为促进街区可持续发展,避免业态同质化,街区创新引入“正负面清单”机制,严格筛选入驻商业。其目标明确:成为南京的文化城市名片,满足高端消费需求,并强化片区的休闲街区属性。招商方向要求明确,重点引入能与历史文化深度结合的定制化商业,如独具特色的的“星巴克非遗概念店”,以及愿意根据项目文化属性定制菜单的精品餐饮。业态规划分区清晰,例如毗邻高校的11片区定位“艺术时尚”,主攻高端艺术文化、婚纱定制等,辅以少量美术馆、咖啡轻餐饮配套,形成独特吸引力,使百年街区焕发时尚活力。

  3.数字展馆,创新设计:百年水池里的科技对话

  在对南京颐和路数字展示馆的调研中,团队成员发现,由百年历史污水处理厂改造而成的数字展馆,本身就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科技对话。它的定位是街区“公共服务中心”与“快速了解窗口”,核心使命是展现南京百年城市规划史,特别是作为“首都计划”典范的颐和路街区建筑遗产价值。

  改造中最的大亮点是对原混凝土曝气池的创造性保留与利用。池底巧妙布置投影与屏幕,动态模拟百年前的污水处理过程,实现历史实物与数字光影的沉浸式交融。馆内还运用数字沙盘、建筑修缮工艺模拟动画、归国建筑师专题数据库及线上小程序等多元手段,生动述说建筑背后的人物与故事。

  4.智慧赋能,匠心传承:古今各元素的辩证统一

  项目中的保护与改造有机融合了先进技术与人文关怀,这也深深触动了参与活动的队员。在修缮环节,一些建筑运用碳纤维加固阳台,使用专用疏水剂保护外墙,利用内保温系统提升整体节能性,以“隐形的技术”守护传统的风貌。街区的建设与运营更是体现了智慧街区、人文街区理念,全过程全方位推进现代消防、安防监控建设,尽力做好噪音与光污染控制等。

  此外,尤为动人的是该项目对历史的极致追寻。为复刻污水处理厂老设备,团队依据瑞士公司的老图纸,寻访老工程师,联系相关厂家,最终通过1:1的3D打印技术精准还原。尽管更新以“自上而下”为主导,团队仍注重细节考据,积极查阅档案,合理走访老居民,并在有限开放的院落中实现历史保护与居民生活的动态平衡。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不仅对南京民国时期“首都计划”珍贵遗存的科学守护有了更具体全面的认识,也深刻感受到现代业态激活历史空间、数字科技重述文化故事的非凡力量。

  “苏韵新章,青衿同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也将继续研究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关注地区相关领域的建设,向国内外受众宣传江苏形象,积极探索新时代发展成就对外传播的创新路径。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青衿合力观发展,苏韵扬帆传四海
  • 2025年7月25日,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苏韵新章,青衿同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部分成员奔赴南京市鼓楼区,围绕南京颐和路历史文
  • 2025-08-23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