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乡村振兴,探索校地协同发展新路径,8月14日至19日,浙江外国语学院“知行湖山·乡创共益”社会实践团奔赴丽水遂昌湖山乡,开展了为期6天的乡村文旅实践活动,以青春力量为乡村文旅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为社会实践团队在阿里云创新中心与政府工作人员合影。郑果摄
“多维破局,锚定痛点”
湖山乡位于遂昌县城西南部,生态资源得天独厚。仙侠湖有“小三峡”“小桂林”之美誉。森林覆盖率超90%,漫步其间,清新之感沁人心脾。此外,还拥有华东地区单井出水量最大的温泉,水温适宜,富含多种矿物质。实践团抵达湖山乡后,迅速聚焦当地文旅发展痛点,启动多维实践。
调研环节,成员们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与“线上+线下”问卷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剖析旅游发展现状。实践团深入村落小巷,与当地经营者探讨经营瓶颈,向本地村民了解游客流量;线上则广泛发布问卷,收集外地游客反馈,精准把握湖山乡文旅的优势与不足,为后续行动筑牢基础。

图为社会实践成员对村民进行问卷走访。郑果摄
为破解宣传“持续性难”问题,实践团开展志愿宣讲,向村民传授拍摄、剪辑与新媒体运营技能。村民们积极参与,努力掌握用手机记录乡土故事的能力。培育本土“传播者”,让乡村叙事回归在地视角,构建“自我造血”宣传机制。

图为社会实践成员向村民传播新媒体知识。郑果摄
“耕读传家,以耕促读”
躬耕书院位于丽水遂昌县湖山乡黄泥岭村,隐匿山水之间,宛若世外桃源。书院集传统建筑与田园风光于一体,白墙灰瓦,天井合围,假山花木错落。走出后堂,农田、莲塘、作坊映入眼帘。自2013年起,书院开设音乐筑梦班,免费为山区孩子提供专业音乐教学,累计培养300多名学员,助力他们登上世园会、亚运会开幕式等大舞台,成为艺术赋能乡村的生动样本。
实践团感受传统文化与田园风光的交融,体会“耕读传家”的人文意境,重拾对慢生活与传统智慧的感知。在见证书院免费音乐筑梦班等公益教育实践,成员们看到艺术如何打破地域限制赋能乡村孩子。书院中有机农耕、手工劳作等场景,传递出了与自然共生的生活理念,让人不禁反思现代生活与自然的联结,汲取返璞归真的生活智慧。

图为社会实践成员在躬耕书院合影。郑果摄
此外,实践团深入探访当地人家,沉浸式体验乡土生活,收集民俗故事、传统技艺等素材,为宣传内容与IP打造积累灵感。

图为实践团走访当地人家。林冠琪摄
“创新探索,青春赋能”
实践团主动拥抱数字化趋势,走进阿里云创新中心。阿里云创新中心坐落于遂昌县湖山乡龙珠岗,是阿里云与遂昌县政府合作的结晶。它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为入驻企业导入阿里生态资源,提供“保姆式”服务,助力当地产业数字化转型。
阿里云创新中心联合遂昌打造AI直播基地,利用AI矩阵发布遂昌全产业原创短视频,为文旅板块打造核心直播作品,为电商、文旅、工业企业搭建AI直播体系,提供直播代运营服务。成员们调研数字人直播等前沿科技,通过与工作人员交流,探索数字人代言、沉浸式线上游览等应用可能,为湖山乡文旅宣传开辟数字化新赛道,推动古老乡村与科技融合创新。

图为社会实践成员参观阿里数字人直播基地。林冠琪摄
“多方合力,激活文旅新活力”
此次实践以“调研-实践-反馈”闭环推进,多方合力保障成效。湖山乡生态资源禀赋优越,仙侠湖、温泉、湿地公园等构成独特生态底色;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乡村振兴,为实践团提供政策解读、资源对接等支持,确保实践方向契合发展规划。
过程中,实践团与湖山乡深度联结,从“外来助力者”转变为“发展同行者”。志愿宣讲的互动、探访人家的交流,让成员与村民建立情谊;一次次调研讨论、创意头脑风暴,深化对乡村发展的思考。当实践结束,团队留下的不仅是技能培训、宣传内容与建议报告,更种下了文旅发展的希望种子——本土传播者队伍、IP创意雏形,为湖山乡后续发展蓄力。

图为社会实践成员和湖山乡副乡长进行讨论。郑果摄
未来,随着实践成果落地,湖山乡有望借青春智慧走出文旅融合新路径,浙外实践团也将持续以青春力量,书写校地协同赋能乡村振兴的更多可能,让湖山乡的生态与文化魅力,在创新发展中绽放更耀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