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学院“星核动力”宣讲团
让“两弹一星”精神浸润冀东青春课堂
2025年7月,唐山学院“星核动力”宣讲团深入河北省石家庄、唐山、沧州等地高校、中小学及社区,开展“两弹一星”精神主题宣讲。团队以元勋事迹为魂、实践互动为桥,将红色基因融入青年成长需求,让“两弹一星”精神在青春土壤中扎根生长。
聚青年力量:高校思政课堂激荡报国志
7月3日,西南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展览馆内气氛热烈,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50名团员代表齐聚一堂,聆听唐山学院“星核动力”宣讲团带来的“两弹一星”精神主题移动思政课。

图为参观西南交通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合影图片 宣讲中,团队以23位元勋的奋斗事迹为脉络,系统回溯了中国科学家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铸就国之重器的壮阔历程:从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惊天巨响震撼世界,到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奏响《东方红》响彻太空,再到洲际导弹试验成功的里程碑跨越,清晰展现了“两弹一星”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艰辛求索之路。现场播放的5段珍贵历史影像,让观众沉浸式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12组核工业与航天事业发展对比数据,则直观呈现了国家科技实力的跨越式提升。“原来起步时条件这么艰苦,如今的成就真是来之不易!”22级通信工程专业学生高明璇深有感触地说。

图为在西安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两弹一星”主题展区,学习发展历程的现场图片 在“青年如何传承精神”专题研讨环节,团员们踊跃发言,有的立志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有的表态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团员王翕誉在课后反馈中写道:“元勋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担当,为我们青年科研人指明了人生追求的方向。”
活动成效显著,参与师生表示,本次学习深化了对“两弹一星” 精神的时代内涵理解,明确了“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成长方向。
国防教育述元勋:中学课堂砥砺强国心
7月15-17日,唐山学院“星核动力”宣讲团成员、国防后备营骨干赵康博带领8人分队,赴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张官屯中学开展“从‘两弹一星’到大国重器”主题宣讲。
图为宣讲团在张官屯中学前合影图片
课堂上,宣讲团以“东方红一号”卫星、歼-20战机等5个国之重器发展案例为主线,生动诠释“自力更生、勇于登攀”的精神传承。学生们亲手操作雷达模型、体验电磁实验装置“雷达是这样捕捉信号的!”八年级学生刘一凡发出惊叹。在“科技创想”互动环节,同学们脑洞大开,提出20余项充满童趣又饱含志向的国防创意。
图为宣讲团成员、国防后备营骨干赵康博宣讲图片
赵康博结合自身国防训练经历,以《青春答卷》为题分享感悟,更紧扣元勋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担当精神,带领30余名师生庄严重温入团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铿锵有力的誓言与感人至深的元勋故事相互呼应,激荡人心。“前辈们用热血铸就国之重器,今天的我们更要续写华章,把个人理想融入祖国需要!”赵康博的号召引发强烈共鸣,现场掌声雷动。不少同学课后表示,要以元勋为榜样,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张官屯中学团支部书记陈丽君老师表示:“这样的课堂既传承了历史荣光,更点燃了孩子们的报国火种。”
创互动体验:小学趣味课堂播撒科学种子
7月5-10日,星核动力宣讲团10名志愿者走进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小学和西龙门小学,开展融合精神传承与科学启蒙的宣讲。

图为“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携手西龙门小学学生合影图片 “我国首颗原子弹核心数据,是科学家用算盘演算的!”志愿者以核电科技、航天知识为媒,讲述核工业奋斗史。随后“绘梦星辰—我的两弹一星畅想”绘画活动展开,孩子们勾勒心中“国之重器”:有的画火箭写“向科学进军”,有的画实验室标写“致敬邓稼先爷爷”,还有的将蘑菇云与和平鸽同绘,寓意“以实力守护和平”。四年级学生王同学激动地说:“我画的是未来核动力飞船,以后要当科学家带中国人去火星!”
图为宣讲团讲述“两弹一星”元勋事迹图片
最令人期待的水火箭制作与发射环节,宣讲团成员讲解原理后分发材料,孩子们分组合作裁剪箭身、安装尾翼、调试角度。10支水火箭冲上35米高空时,“中国加油”的呼喊此起彼伏,科技报国信念深植心田。
图为赞皇小学学生测试自制水火箭图片
团队同步深入3村调研,收集200余份问卷。“孩子们眼里的航天之光,坚定了我们的传承使命。”宣讲团成员翟子昂表示。
图为宣讲团深入村庄收集调查问卷图片
联动校社实践:社区课堂厚植家国情怀
7月25日,唐山学院“星核动力”宣讲团走进路北区景泰翰林第二社区,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生活场景。活动现场,宣讲团成员精心选取2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深情讲述钱学森冲破阻挠、矢志归国报效的赤子情怀。40分钟的动情讲解,让在场居民频频颔首,发出阵阵惊叹。
图为“星核动力”志愿宣讲团与社区学生合影图片
在“我的报国小愿望”分享环节,12名少先队员目光坚定,誓言铿锵:“要像钱学森爷爷那样,用知识守护祖国!”、“我要发明环保机器人,建设美丽家园!”稚嫩童声传递着拳拳报国心。
图为宣讲团讲述钱学森赤子之情图片
活动巧妙融合实践教学。宣讲团成员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内核与垃圾分类知识相结合,不仅细致讲解可回收物分类要点,更现场示范利用废旧纸箱制作“火箭模型”。孩子们围聚一旁,认真聆听。“科学家们把有限资源用到极致,我们也要珍惜点滴,从身边小事践行责任担当!”宣讲团成员的话语引发共鸣,孩子们深受启发,
纷纷动手参与分类实践,将理念转化为行动。
图为宣讲团成员在社区活动中,向居民赵先生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图片
居民赵先生感慨道:“这堂课既有精神高度,又有生活温度,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爱国与责任的种子,意义深远。”
从高校讲堂到山乡课堂,从国防教育基地到社区活动室,唐山学院“星核动力”宣讲团以一月之行,让“两弹一星”精神在冀东青春土壤中扎根发芽,用“青年语”讲透“大道理”,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注入源头活水。(通讯员 唐山学院孟庆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