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园里的环保启蒙:种下绿色种子 为切实提升青少年生态环境保护素养,河海大学“净碳护水·绿动未来”调研科普小分队精心策划,于6月14日走进南京市考棚小学,开展了一场寓教于乐的环保科普主题活动。队员们利用简易过滤装置演示浑浊泥水逐渐变清澈的过程,用精彩的实验激发孩子们对原理学习的兴趣。精心设计的互动游戏和环保主题绘画比赛,让知识和环保意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渗透,有效激发了孩子们探索环保科学的浓厚兴趣与强烈好奇心。

此次活动成效显著,获得考棚小学师生高度认可。校方表示,这种“高校专业力量+基础教育园地”的协同模式,精准契合了小学生环境教育的现实需求。不仅使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实践锻炼了策划组织与科普传播能力,深化了社会责任感,也让小学校园获得了高质量、互动性强的环保科普资源,有效提升了学生们的生态意识和科学素养。为培养未来环保生力军、推动生态文明理念从娃娃抓起,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实践样本。
二、社区中的实践课堂:厚植生态理念 7月伊始,实践团将环保课堂搬到了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队员们走进社区,设立咨询点,热情向居民发放精心编印的环保宣传册,围绕土壤污染防治、水资源节约利用等核心议题,耐心解答村民日常生活中的困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专业的环保知识转化为实用的生活智慧。每一次真诚的交流,都是环保理念在基层的扎实落地。

在科普宣传的同时,实践团还开展了“土壤污染与水资源利用”专项调研。队员们头顶烈日,深入田间采集土壤与水源样本,一丝不苟地记录数据、分析现状。他们严谨比对,反复推敲,力求通过详实的调研报告,为禄口街道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精准的决策依据与切实可行的建议,将专业所学转化为服务地方的务实力量。
三、夏令营中的自然课堂:播撒环保希望 在淳化街道茶岗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环保主题夏令营为孩子们打开了绿色世界的大门。团队成员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环保知识讲座深入浅出,点燃孩子们探索自然的兴趣;手工制作环节,变废为宝,废弃物品在孩子们灵巧的手中焕发新生,成为独特的环保手工艺品;

队员们带着小朋友走进田间地头讲解太阳花的生长习性,随后手把手教松土、栽苗、浇水,让孩子们在劳作中亲近土壤,爱护土壤。队员们通过吹气球演示气压原理,指导孩子们用塑料瓶制作简易喷水壶。在自然观察与记录活动中,队员们引导孩子们用画笔描绘眼中的生态之美。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升技能,环保意识与责任感如种子般在心田悄然萌发,蓬勃的生机与无限的可能在他们亲手创作的作品中闪耀。

此次基层之行,是河海学子将专业知识融入乡土实践的生动写照。从社区科普到田间调研,从土壤水源的守护到环保理念的启蒙,河海大学“净碳护水·绿动未来”调研科普小分队以实际行动打通了高校资源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他们不仅普及了环保知识,更在禄口这片热土上,与社区居民、乡村孩童共同描绘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新画卷,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江苏贡献了坚实的青春智慧与力量。
四、临漳县农业调研行:体察农情谋发展 七月末,实践团深入河北邯郸临漳县田间地头,开展农业实地调研活动。在临漳县农村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陈局长积极协调对接当地农业种植大户,为调研工作的扎实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调研团队克服部分农户因健康、外出等原因无法受访的实际情况,最终走访了六个村庄的六户典型农户。
在高铁沿线村庄,农户们热情且坦诚地回应了调研员的问题,但对农药、化肥投入的具体数据缺乏系统记录。在省级农场,种田大户热情接待了团队。调研围绕农药施用、化肥用量、灌溉方式等核心环节展开,并重点了解农户对节水、减污、降碳等绿色农业理念的认知与实践。尽管部分生产数据难以精准获取,但农户们真诚朴实的反馈,为深入了解临漳县农业生产现状提供了鲜活、宝贵的一手素材。


此次临漳县农业调研行,团队成员躬身基层,在与农户的面对面交流中,真切触摸到了农业生产的温度与脉搏,也敏锐地发现了当前农业发展在精细化统计等方面存在的短板。下一步,调研团队将系统梳理调研成果,深入分析问题,形成有价值的建议,为助力临漳县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持续关注并服务于这片沃土上农业发展的新实践与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