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吴蝶 王梓奕 涂双双)2025年6月24日,清晨的明湖公园尚未褪去晨雾,“赴明湖公园实践小分队”的食品学子们已整装待发。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环保理念融入公众生活,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这支由王宝朕担任队长的队伍,带着清洁工具与宣传资料,在滁州市明湖公园开启了一场兼具实干与温度的卫生宣传活动。
活动伊始,12名队员迅速分为三组,展开“地毯式”环境清理。第一组负责环湖区域,队员们手持长柄夹子与大容量垃圾袋,沿着近2公里的湖岸线细致排查。队长王宝朕带头站在湖边石阶上,俯身打捞水面漂浮的塑料瓶与泡沫块,冰凉的湖水沾湿了裤脚也浑然不觉。“看,石缝里卡着烟蒂!”队员吴清凯蹲下身,用镊子一点点将嵌在砖石缝隙中的细小垃圾夹出,连草丛深处被风吹落的糖果纸、包装绳都逐一清理。
第二组聚焦公园步道与休息区,他们带着扫帚、簸箕与消毒喷雾,不仅清扫路面的落叶与碎石,还对凉亭长椅、健身器材进行擦拭消毒。在儿童游乐区,队员们发现老化的地面垫边缘翘起,便先徒手清理垫下堆积的泥沙与零食碎屑,再用粉笔在旁边标注“此处需维修”的提示,方便后续公园管理方处理。第三组则深入草坪与植被区,趴在草地上捡拾隐藏的塑料碎片、烟头,连树根缠绕的废弃渔网都耐心拆解清理。三个小时的清扫中,队员们共清理出23袋垃圾,其中可回收物8袋、厨余垃圾3袋、其他垃圾12袋,每袋都按分类标准仔细分装。
全域清扫:不放过每一处卫生死角,队长王宝朕以身作则清理垃圾参与活动。吴清凯 供图
与此同时,宣传组的队员们在公园中心广场与主要路口搭建起临时宣传点。他们提前制作的500份宣传手册内容详实,不仅有“垃圾分类指南”“水生生物保护常识”等基础内容,还结合食品专业特色,特别加入“过期食品处理误区”“野餐垃圾打包技巧”等实用知识。队员涂双双拿着手册向晨练的老人细致讲解:“您看这页,西瓜皮属于厨余垃圾,但要是和塑料袋混在一起,就没法做肥料了,得先分开装才行。”她边说边拿起手册上的示意图,用手指着不同颜色垃圾桶的标识,确保老人们能清晰理解。
现场还设置了互动问答环节。队员们准备了“过量投喂为何会污染水质”“哪些塑料用品属于不可降解物”等问题,答对的居民可领取印有环保标语的小扇子。72岁的陈大爷在回答“厨余垃圾的处理方式”时,结合队员讲解的知识说:“菜叶果皮得单独装,埋在土里能当花肥,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便扔了。”他还主动提出要带几本手册回家,教给家里的小辈。
多维宣传:让环保知识走进生活,队长带领成员们一起打扫卫生死角和检查设施安全。吴蝶 供图
在宣传过程中,队员们同步开展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86份。居民们的建议具体而真诚:带孙子游玩的李阿姨提到“儿童区缺少专门的垃圾回收箱,孩子吃完零食总乱扔”;常来散步的张大爷希望“在环湖步道每隔500米设一个休息椅,方便老人歇脚”;还有居民建议“增加环保宣传画,尤其在湖边和游乐区,时刻提醒大家爱护环境”。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姓赵的阿姨,她坦言之前常让孙子往湖里扔面包屑喂鱼,听完队员讲解“过量投喂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后,特意让队员在问卷上标注“建议在湖边设置‘科学喂鱼’提示牌”,并主动要求加入公园环保志愿者群,承诺以后会向其他家长普及相关知识。队员们将所有建议按“设施维护”“宣传优化”“管理提升”三类整理成册,准备提交给公园管理处。
倾听民意:收集建议促进长效改善,小分队成员与当地居民进行保护环境的交流互动。张淑妍 供图
此次活动不仅让明湖公园的环境焕然一新,更让环保理念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行动、一次次耐心的讲解深入人心。正如王宝朕在活动总结中所说:“我们不仅要清理可见的垃圾,更要清除环保认知的盲区。”未来,小分队将持续跟进建议落实情况,用持续的行动守护明湖的绿水青山。
赴明湖公园小分队成员大合照。王宝朕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