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暑假三下乡|广西师范大学“艺筑童心”团队及“丽筑空间”创新创业教授工作室开展“竹语扇心·指尖传承”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7 阅读: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暑假三下乡|广西师范大学“艺筑童心”团队及“丽筑空间”创新创业教授工作室开展“竹语扇心·指尖传承”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战略部署,践行特殊教育“缺陷补偿,潜能开发”的理念,发挥美育对智力障碍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设计学院杨丽文老师带队指导的“艺筑童心”团队及“丽筑空间”创新创业教授工作室于2025年暑假前往桂林市临桂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以“竹语扇心·指尖传承”为主题的非遗艺术疗愈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围绕“智力障碍儿童艺术疗愈”与“非遗文化传承”两大主题,聚焦特殊儿童的全面发展和非遗文化的弘扬,以实际行动助力特殊教育发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以“编”启智,编筑童梦
         活动当日,团队指导老师和实践成员抵达桂林市临桂区特殊学校后,迅速与校方对接并着手布置活动教室,为非遗竹编扇子课程做好准备。活动伊始,队员们先通过简单的小游戏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引导他们认识竹编材料的特性与形态,系统展示了竹条的排列、穿插等基础技法。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在队员的协助下,完成了初步的竹扇框架搭建。

实践成员以小游戏形式帮助孩子们认识竹编材料

以“美”育人,感悟非遗
         实践队员组织孩子们开展竹编扇面创作活动。在开始创作之前,实践队员先向孩子们展示了许多传统竹编扇的精美样式,并开始正式讲解竹编扇的编织步骤。教学过程中,针对特殊儿童的学习特点,队员们采用一对一指导,重点解决编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穿插错位、力度控制等实操难题。孩子们专注于扇面创作实践,通过亲手操作来体验竹编技艺。在实践队员的辅助下,孩子们均完成了基础竹编扇面作品,直观接触并实践了传统非遗工艺。

孩子们在实践队员指导下完成
竹编扇制作 
以“艺”润心,指尖承艺
         在竹编扇面装饰环节,实践队员指导孩子们运用颜料进行创作。队员们首先示范颜料的调和方法与运笔技巧,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色彩在扇面上描绘花草、动物等图案。在创作过程中,孩子们通过握笔、调色、涂抹等动作进一步锻炼手部灵活性,同时在与队员的互动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孩子们纷纷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实践队员精心布置了作品展台,将孩子们亲手编织的竹扇逐一陈列,并拍摄记录下这些充满童真与创意的非遗作品。

孩子们非遗竹编扇成果展示。


“竹语扇心·指尖传承”部分实践成员与特殊教育学校师生合影
         此次“艺筑童心”实践团队以暑假社会实践为契机,充分发挥设计专业和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优势,围绕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国家战略与特殊教育发展需求,开展非遗艺术疗愈实践活动,带领智力障碍儿童们在竹编创作中启智、育美、润心,以非遗赋能特殊教育发展。

团队成员:李嘉敏(组长)  郑逸舟  张超杰  周晓璇  王静雯   李绰萍   李思宇   陈世卡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父辈善举照前路 子承爱心续新篇
  • 项目依托“五老”作为历史亲历者、见证者、实践者的独特优势,组织青年学子与本地及本校有影响力的“五老”深入交流,挖掘整理其
  • 2025-08-07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多彩大学生网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多彩大学生公众号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