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尊老敬老传统、践行青年社会担当,2025年7月19日-25日,烟台大学颐心筑梦小队前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古楼颐养中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为老人营造整洁生活环境,传递青春温情与关怀。同时,颐心筑梦小队以陪伴交流、服务帮扶等行动,传递人文温情,探寻敬老爱老的时代新注脚。活动以与老人的互动、提供帮助与服务为出发点,让更多的人可以培养耐心、细心和同理心,学习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有助于唤起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增强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意识,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一、时光慢流淌:在絮语中聆听岁月的故事 7月19日,颐心筑梦小队走进了古楼颐养中心。实践第一天,团队成员心里都有些忐忑,既紧张又期待。为了缓解紧张的气氛同时又想拉近与老人之间的距离减少陌生感,团队成员选择了交流互动,与老人从简单的日常作息讲起。队员与老人围坐在一起,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连接起了不同的时代。老人们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他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那些艰苦生活的岁月、艰苦创业的历程,如同一部部厚重的历史书,在成员们面前徐徐展开。交流互动中,笑声与感慨交织。
图为颐心筑梦小队成员在与老人聊天。赵宇琪 供图
二、细致暖人心:用汗水为岁月拂去尘埃 阳光轻柔地洒在养老院的大门前,队员们怀揣着热忱与敬意,开启了这场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小队分工明确,行动迅速。一部分人拿起扫帚、抹布,宛如灵动的舞者在各个角落舞动。清扫地面时,扫帚与地砖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似在低吟着勤劳的歌谣。整理衣服的队员们,轻柔地折叠着每一件衣物,那专注的模样,仿佛是在整理老人一生的故事,每一道褶皱都被细心抚平,如同抚平岁月的沧桑。之后,小队又给老人洗了脚。她们蹲下身来,轻轻捧起老人的双脚,放入温暖的水中,那水温恰到好处,恰似亲人的关怀,柔和而贴心。他们轻柔地搓洗着,仿佛在触摸着历史的年轮,聆听老人一生的酸甜苦辣。
图为颐心筑梦小队在为养老院打扫院子。赵宇琪 供图

图为颐心筑梦小队在为老人叠衣服和床单。杨婷婷 供图

图为颐心筑梦小队在为老人们洗脚。王博 供图
三、巧手筑温情:扭扭棒里的童心与成就感 在用扭扭棒制作手工的现场是一片创意与温馨的海洋。小队成员们耐心地教老人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虽然老人们的动作稍显迟缓,但眼神里却充满了专注和孩童般的欢喜。每一件完成的手工作品,都像是被赋予了生命的精灵,承载着老人与实践团队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图为老人们拿着与颐心筑梦小队共同制作的手工。李子涵 董美琪 么君越 王洪宇 供图
四、声入人心间:红歌与名著里的跨代共鸣 在读《闪闪的红星》时,养老院走廊瞬间被一种激昂而深沉的氛围所笼罩,团队成员还给老人们读了几首毛泽东的诗。那些经典的文字,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伟大的精神力量。随后,小队还唱了老人耳熟能详的红歌《大中国》。一位老爷爷他之前是教师并且会用口琴演奏这首歌,大家便合作了起来。激昂的旋律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每一个人的心间。老人们的眼中闪烁着光芒,那光芒是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对革命精神的崇敬。
图为颐心筑梦小队成员在唱《大中国》,对面的爷爷在用口琴伴奏。王雨佳 供图
五、笔墨寄心意:手写祝福语里的牵挂与真诚祝愿 这次养老院的社会实践,绝非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公益活动,它更像是一场灵魂的洗礼,一次文化的传承。在7月25日最以后一天,队员们纷纷在便利贴上写下对老人真挚的祝福。团队在付出汗水与爱心的同时,也收获了人生的智慧与成长的滋养。他们深刻领悟到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如同璀璨星辰,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芒。而老人们也在团队的陪伴下,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与关怀。这是一场爱的双向奔赴,如同暖阳穿透云层,照亮了养老院的每一个角落,也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灵,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人们记忆中永恒的珍藏。
图为颐心筑梦小队在古楼颐养中心的合照。养老院聂院长 供图
(通讯员 王博 么君越 赵宇琪 董美琪 李子涵 王雨佳 杨婷婷 王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