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南通大学:指尖非遗剪影 青春匠心传承

发布时间:2025-07-24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7月23日,南通大学莫文隋“聚彩育苗”志愿服务团队走进南通市崇川区幸福社区活动中心,开展“指尖非遗剪影,青春匠心传承”主题活动。大学生志愿者们以红纸为卷,刀剪作笔,带领社区儿童亲身体验剪纸艺术的魅力,在方寸之间感悟中华千年智慧,为非遗文化传承注入青春活力。
溯源:方寸间的千年智慧
中国剪纸又称刻纸,以剪刀或刻刀在纸上镂刻花纹,赋予薄纸以透空灵动的艺术美感。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也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不仅是装点生活的工艺品,更是节庆民俗中传递美好祝愿的重要载体。2006年,剪纸艺术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文化价值得到国家层面的确认与保护。
为传承剪纸文化底蕴,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南通大学莫文隋“聚彩育苗”志愿服务团队开展了一场中国剪纸的特色手工活动。志愿者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剪纸的悠久历史:从先唐时期的薄片镂雕技艺奠基,到唐代的职业化发展,再到明清时期的鼎盛与全民化普及。孩子们了解到,历经千年演变,剪纸已发展出单色、彩色、立体等多种形态。精彩的讲述激发了孩子们浓厚的好奇心与动手热情,他们跃跃欲试,渴望亲手触碰这份源自指尖的匠心传承。
 
图为小朋友与志愿者进行互动。许子扬 供图
 
体验:巧手裁出纸上乾坤
当剪纸艺术的源流与魅力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好奇的种子,活动便自然地过渡到最具感染力的实践场域——亲身体验。这里,知识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化作了指尖的触感与纸间的律动。志愿者详细演示了剪纸的基本步骤,从纸张的对角折、对边折等基础折叠法,到用铅笔绘制五角星、花朵等简易图案,再到安全使用剪刀进行裁剪的技巧。孩子们在志愿者一对一的指导下,全神贯注地投入创作。
图为志愿者教小朋友制作剪纸 许子扬 供图
孩子们手持剪刀,细心裁剪,在红纸上勾勒着自己的想象。专注的神情凝聚着耐心与对传统的敬意。一张张普通的红纸,在稚嫩而认真的手中逐渐绽放出别致的图案,如同在指尖盛开的艺术之花。完成作品后,孩子们兴奋地相互展示,发出由衷的感叹:“原来一张纸、一把剪刀,就能剪出一个大千世界!”亲身体验让抽象的“非遗”概念变得真切可感。孩子们在亲手裁剪的过程中,不仅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更真切地“触摸”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温度与厚度——那份在匠心中凝结的巧思、那份在传承中蕴含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这份源于实践的深刻体悟,正是文化认同与传承意识最坚实的基石。
传承: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手工艺教学,更是一场生动的文化启蒙。通过讲解与亲手制作,孩子们认识到,剪纸不仅是精美的工艺品,更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情感的结晶,是值得珍视与守护的文化瑰宝。“我要把今天做的剪纸送给朋友!”孩子们质朴的表达,流露出对这份技艺的喜爱和分享的愿望。一颗颗关于文化认同与传承的种子,悄然播撒进他们的心田。
非遗剪纸的传承,其意义远超越技艺本身的延续,更在于传递其背后深厚的民族精神与文化价值。南通大学莫文隋“聚彩育苗”志愿服务团队以剪纸为媒,聚焦非遗保护,不仅为社区儿童的暑期生活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更在他们心中植下了热爱传统文化、自觉担当传承责任的信念。这份由青春守护的匠心,终将在未来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文化之花。(通讯员 滕飞玥卜彩虹)
 
图为参与人员合影。许子扬供图
 
 
作者:滕飞玥 来源:南通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