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都江堰地区居民对洪涝灾害的认知现状,精准探寻防灾减灾工作的优化路径,7月7日,“岷江安澜・应急新青量”实践团前往蒲阳街道,与当地社区负责人李先生开展专题座谈。此次会议聚焦洪涝灾害防治中的居民认知短板与改进方向,旨在通过政企校三方联动,为提升社区抗灾韧性凝聚智慧、明确路径。
细剖认知现状直击防治痛点
座谈中,李先生结合蒲阳街道的地质特征与灾害防控经验,详细介绍了当地居民对洪涝灾害的认知情况。他提到,多数居民因长期生活在灾害易发区,对洪涝的基本危害有一定了解,但在具体防御细节上仍存在明显不足:“部分老年居民对预警信号的识别能力较弱,年轻人虽信息获取渠道广,却存在‘事不关己’的侥幸心理;还有些家庭对疏散路线的熟悉度仅停留在‘听说过’,实际演练参与率不足三成。”实践团成员则结合前期在灌县古城收集的问卷数据,补充了居民在应急物资准备、防灾知识学习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双方就“认知断层”“行动滞后”等共性问题展开深入剖析。
共商改进路径锚定提升方向
针对现存问题,双方围绕“如何打通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展开热烈探讨。李先生提出,可从三方面着力改进:一是优化预警体系,将传统的短信通知与社区网格员“敲门行动”结合,针对老年群体增设“方言版”预警广播;二是丰富宣传形式,用居民喜闻乐见的坝坝舞配乐、漫画手册等载体普及洪涝避险知识;三是强化实战演练,联合学校、企业开展“沉浸式”疏散演练,让居民在模拟场景中熟悉路线与自救技能。实践团成员则建议,可依托问卷调研数据建立“居民认知画像”,精准匹配宣传内容与群体需求,同时推动“防灾示范户”评选,以点带面激发居民主动性。
携手绘就蓝图青春赋能防灾
此次座谈不仅为实践团提供了基层防灾工作的鲜活案例,更搭建了校地协同的合作桥梁。李先生对实践团的专业视角表示认可:“青年学子的调研数据与创新思路,能帮助我们更科学地制定防治方案。”实践团成员也表示,将把座谈成果融入后续调研分析中,形成兼具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的报告,为都江堰洪涝灾害防治贡献青春智慧。下一步,团队将继续深耕蒲阳街道,结合座谈共识开展针对性问卷调研,让青春力量在守护家园的实践中绽放光彩。
图片:岷江安澜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