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四川轻化工大学人文学院“丝路同心”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开启一场以“嫘祖文化”为核心的两岸文化溯源之旅。团队通过实地探访嫘祖陵、研学蚕桑技艺、社区宣讲等多维形式,深度挖掘两岸文化同源的实证基础,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连接民族情感、凝聚民族共识的强大力量。
7月9日,实践团一行走进嫘祖镇,沿南大门广场、四方碑、嫘祖陵冢等重要节点开展溯源之行。在庄严肃穆的嫘祖塑像前,浮雕上的游鱼、天书、祥云等纹样与台湾嫘祖庙宇内的装饰图案高度相似,昭示两岸文化一脉相承、血脉同源。

在高达19.95米的四方碑前,队员们驻足研读碑文——唐代《嫘祖圣地碑》被台湾多所高校视为研究中华母文化的核心文献。祈福广场内,台湾同胞敬献的桑枝至今仍在陈列,成为两岸共同祭祖的情感见证。沿着620级陵道攀登,陵前凤鸟雕饰与台湾故宫凤纹玉器遥相呼应,碑座神兽造型亦与台南孔庙极为相似,实证嫘祖文化在两岸的广泛延续与深刻影响。

当日下午,实践团深入嫘祖镇启文村桑叶茶种植基地,实地学习千年传承的蚕桑技术。桑叶茶作为“教民蚕桑”的现代延伸,不仅是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更成为两岸经贸合作的新纽带。启文村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所产桑叶通过电商平台远销全国,并吸引台湾农业企业前来考察合作。

村干部表示,未来将与台湾高校开展蚕桑深加工的联合研发,让这一传统技艺成为两岸青年创业创新的新平台。队员们深切感受到,千年传承的蚕桑文化不仅是一门“致富经”,更是一座横跨海峡的“连心桥”。
7月10日,实践团在石岭社区举办“携手共筑民族梦,同心普及政策情”嫘祖文化宣讲会。团队结合台湾高校研究成果和两岸祭祖传统,将学术资料转化为通俗生动的讲述,向居民讲解嫘祖文化的起源、传承及其在两岸关系中的重要意义。

宣讲现场气氛热烈,居民踊跃互动,纷纷表示更加认同“两岸同根、血脉相连”的文化共识。实践队也借此机会探索高校服务社会的有效路径,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增强基层民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本次“丝路同心”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探索之旅,更是一次青年成长的深度赋能。从文化传承维度看,队员们通过实地调研,梳理嫘祖文化在两岸的传播脉络,深刻理解文化遗产的当代表达方式,坚定了文化自信。
从社会服务维度看,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基层语言,锻炼了队员们面向群众传播文化的能力,为高校服务社会积累了可复制经验。
从民族责任维度来讲,两岸文化交流的真实图景与群众热情呼应,让青年学子深刻意识到自身在推动文化认同、增进民族团结中的责任与担当。
未来,“丝路同心”团队将持续以嫘祖文化为载体,搭建两岸青年的沟通桥梁,以青春之力共绘民族复兴的精神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