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小小守护者,心跳不迷路

发布时间:2025-07-17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进一步推动公共急救知识的普及,7月15日上午,苏州工学院红十字会“博爱青春”暑期志愿服务项目团队来到常熟市儿童福利院,为参加暑期活动的小朋友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AED急救知识+安全成长教育”互动课堂。
       此次活动由校红十字会组织实施,围绕“AED使用”“防溺水知识”“暑期心理安全”等多个重点主题,通过视频引导、志愿者教学、角色模拟、互动问答、创意手工等环节,切实提升少年儿童对生命安全的认知与应对能力,播撒健康成长、科学守护的种子,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掌握实用技能,学会用勇气与爱心面对突发情况,成为“守护心跳的小小志愿者”。
      一、初识AED:点亮生命的希望之光
      活动伊始,志愿者们以“暑假安全知多少”为话题,引导孩子们思考“什么是危险”“我们能做些什么来保护自己”,引导孩子们进入今天的主题。现场气氛迅速升温,孩子们纷纷举手抢答,有的说是“救护车上的仪器”,也有的说是“医院里的大机器”。
      随后,通过播放精心剪辑的卡通版科普短片,志愿者介绍了AED的基本概念及功能原理:它是一种可由普通人使用的自动体外除颤器,可以在心脏骤停发生时,通过电击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为后续专业救援赢得宝贵时间。
      “它其实就是一个‘救命的盒子’,里面有两片电极贴片,还有一个会‘说话’的机器,告诉我们一步一步怎么做。”在志愿者生动比喻和现场教学下,孩子们对这个陌生的急救工具产生了浓厚兴趣,不断发问:“我能不能试试?”“电贴片贴在哪里?”“用完它还能再用吗?”现场气氛热烈,教学节奏紧凑但不仓促,始终维持在一种轻松而专注的状态中。
      二、学会使用:让“生命守护”成为一种童年记忆
      了解完原理,接下来就是亲身体验环节。孩子们分组围到教学AED模拟器和假人模型前,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尝试“贴电极片—启动设备—听语音提示—按压心脏”等基础操作。
       操作过程中,许多孩子表现出出乎意料的理解力与合作精神。从最初的拘谨到后来的踊跃,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也体现出对“守护他人”的初步理解。对于其中年龄偏小、操作能力有限的孩子,志愿者也耐心协助,确保每一位孩子都能“亲手完成一次模拟救援”。
       看着孩子们在演练中逐渐熟悉每一步流程,志愿者们也感到由衷欣慰。虽然他们年纪尚小,但一旦赋予信任与指导,也能成为急救知识的传递者。
      三、安全课堂:让守护更轻松
       为了增强学习记忆,志愿者还准备了“小医生抢答”环节,设置了如“遇到溺水怎么办?”“看到AED第一时间做什么?”“怎么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晕倒了?”等实用性强的问题,引导孩子用简洁语言归纳答案。一张贴纸,一个鼓励,是对他们认真学习、勇敢尝试的认可。
       随后,志愿者还开展了防溺水安全讲座,通过PPT讲解、情景描述与动画插图相结合的方式,讲述了夏季玩水过程中的危险行为、防护要点与紧急应对方式。讲解特别强调“游泳必须有大人陪伴”“发现他人落水不要贸然跳入”“穿好救生衣、带好浮具”等常识性要点,真正做到用孩子听得懂、记得住的话语讲出科学正确的内容。
       不少孩子在互动后主动表示:“我回去也要提醒弟弟不要一个人去水边”“妈妈说我胆子小,可是我觉得今天我学会救人了”。
       四、结语:愿每一次心跳都被守护
       活动结束后,全体孩子与志愿者合影留念,通过这场集知识性、互动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宣讲课堂,孩子们不仅认识了AED的作用,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了自我保护与关心他人的意识。
       儿童福利院的这场AED宣讲不仅是一堂特殊的“生命教育课”,更是一份关于责任与爱的种子播撒。未来,“博爱青春”项目将继续在更多社区、学校、暑期课堂中普及急救知识,引导青少年群体从被守护者成长为守护者,让“人人能救、敢救、会救”的理念,从小开始、从心扎根。
作者:陈雨婷 来源:苏州工学院校红十字会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江苏学子三下乡——扬抗战精神,砺青春担当
  • 小小守护者,心跳不迷路
  • AED走进社区,急救温暖人心
  • 传承“两弹一星”魂 点燃乡村报国志——长江师范学院“鉴湖微光”志愿团在马武镇开展“两弹一星”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