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至7月15日,江苏省的几所乡村学校迎来了一群特别的“老师”——常工院汉字教学队。他们带着一场别开生面的“汉字之旅”,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这趟旅程的主题是“溯源汉字之美,求真教育新途”,听起来有点学术,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是满满的新鲜感和趣味性。
.jpg")
6月30日,杨济菱站在启东市实验小学的讲台上,面对着一群好奇又略带羞涩的孩子。她没有直接开始讲解汉字,而是讲起了一个古老的故事。故事里有远古的先民,用结绳记事,后来有了甲骨文,那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符号,就是汉字的祖先。孩子们听得入神,眼神里满是新奇。杨济菱趁热打铁,拿出了一张张甲骨文的图片,让孩子们猜猜这些奇怪的符号是什么意思。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接着,杨济菱开始讲解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她用简单的例子,让孩子们明白汉字是怎么一步步从图画变成文字的。比如,“日”字就像一个圆圆的太阳,“月”字像一弯新月,“山”字就像连绵起伏的山峦。孩子们看着这些简单的符号,仿佛看到了古人智慧的火花。
7月6日,夏于淼来到了江阴市长泾镇习礼村村委会的夏令营。她带来的是一场“汉字六书”的大揭秘。汉字六书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夏于淼有自己的办法。她用动画短片展示了汉字从象形到小篆,再到隶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孩子们看着屏幕上那些汉字像变魔术一样改变形状,眼睛都瞪得圆圆的。
夏于淼还准备了一些小游戏,比如“汉字拼图”和“文字接龙”。孩子们分成小组,互相比赛,看谁能更快地拼出正确的汉字,或者用给定的偏旁部首组成最多的字。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孩子们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汉字的结构和用法。
除了有趣的课堂活动,教学队还特别注重个性化辅导。他们发现,每个孩子对汉字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都不一样。有的孩子对汉字的笔画笔顺掌握得很好,但对字义理解不够;有的孩子则相反。于是,队员们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制定了专门的学习计划。比如,对于那些总是写错别字的孩子,队员们会用一些有趣的记忆方法,帮助他们记住字形;对于那些对汉字文化感兴趣的孩子,队员们会讲更多关于汉字背后的故事。
经过16天的活动,孩子们的变化让所有人都感到惊喜。他们不再觉得汉字是枯燥的符号,而是充满了故事和趣味的文字。有的孩子开始主动阅读关于汉字的书籍,有的孩子在课后还会缠着队员们问一些关于汉字的奇怪问题。这些变化,让队员们感到无比欣慰。
乡村学校的老师们也从这次活动中受益匪浅。启东市实验小学的王老师说:“以前我们上课总是让学生背诵默写,效果不太好。这次看到孩子们在趣味活动中这么开心,学习效果也这么好,我们很受启发。以后我们也会尝试用更多有趣的方式教学,让孩子们爱上汉字。”
老师们意识到,汉字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而是要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汉字的魅力。这次活动就像一盏灯,照亮了他们未来的教学之路。
这次“三下乡”活动虽然只有短短16天,但它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文化的种子。这颗种子可能会在未来某个时刻发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常工院汉字教学队的队员们也明白,这趟旅程只是开始。他们计划在未来继续开展类似的活动,把汉字文化的魅力传递给更多乡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