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广东金融学院肇庆校区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红旗先锋队探访新兴街、永定楼、樟林古港,用脚步丈量历史,以真心触摸文化,谱写新的文化传承篇章。
团队首站抵达始建于清嘉庆七年的新兴街,详细考察了该地的发展因素与历史需求。在杨学光先生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感受着新兴街的历史沉淀,参观了最为古老的栈房—“安平栈”。“安平栈”内的碑刻显示着“安平栈”的由来,无声诉说着潮人“过番”的艰辛与荣耀。在新兴街中,每一块石板、每一片砖瓦都镌刻着历史的印记,让团队真切感受到岁月沉淀的厚重与沧桑。
随后,团队前往毗邻新兴街口的永定楼,团队重点考察了1948年各处华侨寄往澄海的批信原件,并得知了“批脚三件宝”——雨伞、批袋、水布对华侨的重要性,这些曾陪伴信使穿越山海的物件,记录着曾经的历史,成为连接两岸情感的纽带。

“侨批不仅是汇款凭证,更是潮汕人‘诚信为本’的商业伦理载体。”汕头侨批文化研究会专家陈澄波指出,展馆内编号成对的侨批、方言歌册体批等特殊档案,记录着潮商在东南亚创办《中兴日报》《华侨日报》传播抗战信息的往事。
最后,团队前往了樟林古港。在杨学光先生的解说下,团队也了解到了樟林古港的历史。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的樟林古港在清康熙二十三年解除海禁后迅速崛起,至乾隆年间,已形成“八街六社”的商业规模。
19世纪中叶,随着汕头开埠与铁壳船的普及,这个曾被英国地图标注为“中国樟林”的港口逐渐沉寂。
2019年,樟林古港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团队深刻了解到了红头船的象征意义,记载着潮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潮汕精神最为生动且深刻的象征。

此次调研,团队通过实地走访和深入分析,感受到了“向海而生”的潮人精神,更深刻地了解了潮汕文化,当夕阳为永定楼的飞檐镀上金边,新兴街口的老榕树下,几位老人正用潮汕方言讲述着“亥爷拦路”的传说,恰如樟林古港的命运,在坚守与变迁中续写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