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向凯 唐文双 胡瑶瑶)邵阳学院“艺心”志愿者服务团拜访了新田村退休教师莫老师。这位有着四十年教龄的老教师,向学子们讲述了村庄失落的文化瑰宝——“新田蓝”染布技艺。
莫老师深情回忆,过去村里几乎家家有染缸,户户会织蓝布。靛蓝棉线织成的被里布,用板蓝根、蓼蓝等天然草木染色,不蛀虫、透气暖身,是姑娘出嫁时体面暖心的嫁妆。这抹蓝也曾是村民衣物和书包上的印记。
(图为莫老师为志愿者讲述染布历史 向凯提供)
然而,这门技艺如今已近乎消失。掌握秘方的老染匠相继离世,年轻人外出,无人愿学。莫老师痛心分析原因:纯手工制作费时费力,无法与机制布竞争价格和花色;最关键的是,老匠人“看缸水”、调配方的经验智慧无人传承,“人一没,这些东西就像断了线的风筝”。
临别时,莫老师语重心长地寄语青年学子:“书本之外,有更厚的山河,更深的根脉。”邵阳学院“艺心”服务团的这次探访,意义远超暑期实践。当老教师将关于“新田蓝”的沉痛记忆托付给青春,文化存续的希望也在传递。老教师的讲台或有退休之日,但乡土根脉的课堂,正由青春接棒续写。那些被记录的染布秘辛,如同深埋地底的蓝草种子,在年轻一代的守护下,终将重新晕染出不能忘却的文化底色。
(图为莫老师和志愿者合影 唐文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