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转折之光耀征途——从遵义会议看精神传承与文化赓续

发布时间:2025-04-14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转折之光耀征途——从遵义会议看精神传承与文化赓续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传统,4月10日,以“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主题,“四只耳朵”遵义会议精神宣讲团成员通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看后背,学文化”的故事与史料,为56名团员青年开展了一场生动的党史宣传。本次宣讲以官方历史资料为基础,结合青年群体特点,分三个模块展开,系统回顾红军长征途中“看后背”学文化的创新实践,并挖掘其时代价值。具体汇报如下:
 
 一、历史背景与会议过程:教育为革命铸魂  
    长征不仅是军事壮举,更是一场思想与文化的远征。党中央始终重视教育,长征前便提出“扫除文盲、普及教育”的方针,将文化学习视为提升战斗力的关键。然而,长征途中环境极端恶劣:行军强度大、物资匮乏,传统集中授课模式难以实施。遵义会议后,张闻天等领导人意识到,必须探索适应行军特点的教育方式。1935年,在遵义会议精神指导下,“看后背”学文化应运而生。这一方法以战士行军时后背悬挂识字卡片为载体,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成为红军在艰难征程中坚持教育实践的标志性事件。

(图为宣讲团成员为大家讲解 和娇 供图)

二、关键人物与细节故事:张闻天的智慧与战士的坚持  
关键人物张闻天:作为党的理论家,张闻天在遵义会议后深入基层调研。他发现战士因疲惫无心学习,但每日行军队列整齐,后背空间未被利用。由此,他提出“后背即课堂”的构想,设计轻便布质识字卡,内容涵盖常用字、革命口号和战术要点。卡片每日更换,由宣传员提前书写,行军时后列战士跟读前列战士后背的内容,形成“移动课堂”。  

(图为同学们认真倾听遵义会议精神 和娇 供图)

三、新时代启示:创新教育永不过时  
   “看后背”学文化的本质是因地制宜、化被动为主动的教育创新。当今青年面临信息碎片化、注意力分散等挑战,可借鉴这种“嵌入场景”的学习思路,例如利用短视频、移动端工具进行知识传播,将学习融入日常生活场景。红军战士在极限环境下仍坚持学习的毅力,启示青年群体珍惜教育资源,主动突破舒适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教育的本质仍是激发内生动力。正如长征中的识字卡以“轻量化”破解现实困境,新时代教育者也需以灵活形式回应青年需求,让学习成为看得见的征程。“看后背”学文化是长征精神在教育领域的生动注脚。它告诉我们:越是艰难时刻,越需要以智慧破局,以坚持铸魂。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以史为鉴,将这种创新与坚韧融入个人成长,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新长征”中,书写属于这一代人的文化答卷。 

(图为宣讲成员与大家的合影 和娇 供图)
作者:徐婵 来源:“四只耳朵”遵义会议精神宣讲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转折之光耀征途——从遵义会议看精神传承与文化赓续
  • 童心迎春传非遗——宁理团队携手大武口幼教集团开展美育实践活动
  • 实习机电维修场——探索极限世界的实践之旅
  • 走进临泉社区:青春力量赋能基层治理创新
  • 丈量古墙肌理 解码“礼让”基因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