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日,济宁医学院“医心沂志”志愿服务队走进济医附院弘光颐养中心,开展“沂蒙山歌,情暖夕阳”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以红色文化为纽带,通过山歌传唱、故事讲述、手工互动等形式,为老人们带来了一场充满温情与感动的文化盛宴,让沂蒙精神在欢声笑语中浸润心田。
(图为宣讲团成员与爷爷奶奶们互动时的照片,孙子恒 摄)
山歌悠扬,唤醒峥嵘记忆
活动在经典民歌《沂蒙山小调》的旋律中拉开帷幕。志愿者们身着传统服饰,手持竹笛与手鼓,以清澈的嗓音唱响“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熟悉的曲调瞬间勾起了老人们的回忆,不少老人轻声跟唱,眼眶湿润。颐养中心86岁的张爷爷激动地说:“这歌我年轻时天天听,现在再听到,好像又回到了支援前线的日子!”随后,志愿者还演绎了《红嫂颂》《我的家乡沂蒙山》等曲目,悠扬的歌声在颐养中心回荡,仿佛将时光拉回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图为宣讲团成员红歌传唱时的照片,纪昊璇 摄)
故事传承,赓续红色血脉
山歌余韵未散,志愿者们又以“沂蒙山区的革命足迹”为主题,声情并茂地讲述了“沂蒙红嫂”明德英用乳汁救治伤员、“沂蒙六姐妹”冒死为战士送军粮等感人故事。当提到红嫂李桂芳为保护机密文件跳崖牺牲时,现场一片寂静,老人们神情肃穆,有的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这些故事我们年轻时都经历过,现在听年轻人讲出来,更觉得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老党员王奶奶感慨道。志愿者们还邀请老人分享亲身经历,颐养中心80岁的刘爷爷颤巍巍地举起勋章,讲述了自己参加孟良崮战役的往事,年轻一代听得入神,频频鼓掌致敬。
巧手传情,共绘夕阳画卷
活动的高潮落在手工制作环节。志愿者们准备了沂蒙特色的剪纸模板和编织材料,手把手教老人们制作“红心向党”剪纸和“军民鱼水情”草编。83岁的李奶奶虽手指不再灵便,却坚持剪出一幅精致的五角星图案,笑着说:“我这手艺还是当年为部队做鞋练出来的!”另一边,几位老人与志愿者合作完成了长达两米的草编画,画面中军民携手劳作的场景栩栩如生。活动室里笑声不断,老人们的作品被悬挂在走廊展示,成为颐养中心一道亮丽的红色风景。
青春践行,精神永续薪火
活动尾声,志愿者们为每位老人送上手工制作的沂蒙山花布香囊,寓意平安与祝福。颐养中心负责人表示:“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老人们的精神生活,更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活动结束后,志愿者队长李明阳动情地说:“老一辈用血汗铸就了今天的和平,我们能做的就是用行动传递他们的精神,让沂蒙之火永不熄灭。”

(图为宣讲团成员护送爷爷奶奶们回去时的照片,刘洲洲 摄)
未来,“医心沂志”志愿服务队将继续深入社区、乡村和校园,以多元形式弘扬沂蒙精神,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温暖而持久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