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挖掘桂林石刻诗歌文化价值,创新其传播路径,广西师范大学语说石韵实践团于2024年12月20日至2025年2月27日期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龙隐路桂海碑林博物馆等地,开展一场以“全民全域研学背景下桂林石刻诗歌文化的传播路径探究”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图为线下调研地点之一摩崖石刻 熊欢摄
桂林石刻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全民全域研学的大背景下,如何让这一古老文化焕发新活力、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成为语说石韵实践团关注的焦点。此次实践活动聚焦于此,成员们来自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等多个专业,组成了跨学科团队,为项目研究与实践注入多元视角和专业知识。
在实践前期,团队做出充分准备。他们开展培训工作坊,邀请专家和资深从业者进行系列讲座与实操指导,涵盖桂林石刻文化解析、研学课程设计、新媒体传播技术等多个方面,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安排专人整理文献资料,深入图书馆和学术数据库检索,建立详细的文献档案库;对实地调研采集的图片和影像资料进行二次筛选与整理,建立素材库。此外,还购置专业摄影摄像设备,设计制作宣传册、海报、文创产品等物资。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团队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首先,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问卷调查,并进行实地考察和访谈。线上问卷确保数量和范围,保证数据有效性;线下对讲解员、游客、市民等不同群体进行访谈,详细记录内容并分析,总结他们对桂林石刻诗歌文化的认知、需求和期望。
图为成员们与讲解员交流 熊欢摄
在与桂海碑林博物馆讲解员交流时,了解到博物馆会不定期举办石刻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办讲座、宣传石刻保护条例、开展拓片体验等,且活动覆盖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类型学校。博物馆还会在公众号发布研学活动信息,例如举办夏令营,组织学生在本馆和其他博物馆进行为期数天的研学。在世界博物馆日“518”,会根据不同主题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讲解员提到,小朋友参观后能收获很多,看到集中展示的石刻会感到震撼,还能了解背后的故事和历史,同时学会文明参观。对于石刻背后文化内涵难以理解的问题,讲解员表示会因人施讲、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
图为成员采访保安叔叔 杨睿摄
同时,在与保安叔叔交流时得知,近年来桂海碑林的游客数量有所减少,疫情前台湾游客较多,现在有所下降,并提到桂海碑林在文物领域的重要地位,桂林市戏剧学院会来此拍摄古装戏,广西电视台也常以这里为背景进行拍摄。此外,在与两位外地游客的交流中,游客表示对部分石刻真迹有疑惑,希望能有更清晰的说明。这两位工科生游客表示,他们是出于对历史文化的爱好,跟随“溯源”热潮而来,原本冲着桂林自然景观,没想到这里历史景观也如此厚重。通过对他们的采访,成员们对石刻的现状有了更丰富的了解。
图为成员采访游客 杨睿摄
接着,团队依据调研数据和访谈结论,共同商讨传播策略。随后,不仅开发出系列研学课程,覆盖历史、文学、书法等领域,还举办线下主题活动,如知识讲座、石刻拓印体验等,走进社区和学校进行推广,同时利用多媒体平台开展线上主题活动,定期发布优质内容,加强与用户互动。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语说石韵实践团深入挖掘桂林石刻诗歌文化的价值,探索出多种创新传播路径。他们借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在微信公众号、易班APP等平台发布优质内容,还积极开展“桂林石刻文化进校园”等线下活动,扩大了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未来,实践团希望通过持续努力,让桂林石刻诗歌文化在全民全域研学的浪潮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传承,让更多人领略到这一古老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