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两千年坚持,万万年传承。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的一件大事。
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焕影清音队”自成立以来,凭借着对皮影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一腔热忱,在互联网+、挑战杯、三创、大创等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佳绩频传,目前已揽获国家级奖项2项与省级奖项10余项。这斐然的成绩,不仅是团队成员实力的见证,更是他们对皮影文化深厚情感的外化。
团队深知,传承与发展皮影文化是一场漫长的接力赛,已取得的成绩只是阶段性成果,他们怀揣着让皮影文化在新时代持续焕发光彩的愿景,期待将这一古老艺术传承至更远的未来。正是源于这份矢志不渝的初心,在徐玮老师和段淑芳老师指导下,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焕影清音队”队长郝滨桢带领队员石海良、王玉珏、张珈瑞、马一然、李商文昱开展了一系列深入且全面的调研活动。他们扎根当地,探寻皮影文化的历史脉络,挖掘其在民间的发展现状,力求为皮影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谋得新的思路与方向,用实际行动为这一古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添砖加瓦。
探索皮影文化衍生文创产品市场前景
为进一步调研皮影及相关系列文创产品的经营状况、市场现状、可商业化性与商业价值,2025年1月7日,焕影清音队一同前往了西安的多个热门景点,先后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相关调研。
此次调研旨在为皮影文化产品的系统推广和市场投放做准备。焕影清音队全体成员首先来到了回民街、大唐不夜城、钟鼓楼、陕西历史博物馆等西安市热门景点,在相关店铺初步试点投放以皮影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产品,涵盖徽章、书签、明信片等多个品类。投放过程中,队员们实时观察并记录游客对产品的兴趣和购买意愿,深刻认识到文创产品不仅要兼具创新与美观,更要承载深厚的情感与文化,才能引发消费者共鸣。
此前,团队已筛选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意向投放产品,并准备了适量纸质调查问卷。在试点投放时,队员们留意景点人流量的时间分布规律,选择合适时机,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向游客发放问卷。通过对回收问卷的分析,团队初步掌握了大众对皮影文化的了解程度和对相关文创产品的购买意愿,获取了关键调研数据,为皮影文化产品市场前景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撑。
调研中,团队发现景点周边文创店铺涵盖皮影、秦腔、兵马俑等多种文化类型。为此,团队进一步对皮影类店铺的经营现状和营收结构展开数据收集。当日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集中分析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根据得出的结论拟写几日后对华阴皮影传承人的采访稿和在华阴、华州的调研方向策划,为项目之后的开展奠定基础。
此次试点调研是团队推动皮影文化项目社会化的重要一步,队员们从中获得了创新皮影文化推广方式的信心。团队坚信,凭借不懈的努力与创新,定能让更多人领略皮影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这一古老文化在创意驱动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华县双泉村皮影多维创新传承体系探究
为进一步调研我国优秀传统非遗文化——华阴皮影本身及其附加产品在当今时代的传承发展现状,深入了解华县皮影当下的发展困境,通过系统性研究和创新策略的制定,探索并实现华县皮影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性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新动能,2025年1月8日,焕影清音队来到华阴县双泉村,并开展了一场关于皮影文化主题实践调研活动。
活动伊始,队员们与双泉村村委会工作人员会面,深入了解村子基本情况以及皮影文化在村内的发展脉络与现状。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队员们漫步于皮影发源地,沉浸式感受其独特文化氛围,并通过录音录像、文字记录等方式,初步构建起调研提纲。当晚,围绕皮影戏观众减少、市场萎缩以及传承人才断层等难题,队员们展开热烈讨论,明确后续重点调研方向。
1月9日清晨,团队拜访了当地知名皮影传承人张江斌老师。在张老师的工作室中,一场精彩的皮影发展史讲座拉开帷幕,队员们认真聆听,详细记录。针对团队面临的技术与设计难题,张老师也一一耐心解答。张老师丰富的从艺经历和华阴皮影在双泉村的发展故事,深深感染着每一个人。
短暂午休后,皮影传承人张江斌老师与队员们再次齐聚工作室。首先,张老师详细介绍了皮影的制作流程,制作皮影需选用优质并满足特定条件的牛皮,经过浸泡、刮皮、打磨等多道工序的处理,达到薄而透明的状态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勾线绘制和雕刻。最后,经过特殊的上色、熨平、装订等工序,一幅精美的皮影才算制作完成,这让队员们对皮影制作的精细复杂有了深刻认识。随后,大家围绕华阴皮影在现代社会的创新传承模式,就柄图融合创新、设计形式拓展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调研结束后,“焕影清音队”与华阴双泉村达成合作,计划在当地建立实践基地并挂牌。这将成为皮影文化研究、创新实践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为后续产品设计、售卖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此次学习交流,让团队成员们深刻认识到华阴皮影这一传统文化瑰宝的技术和艺术价值,也感受到了对其进行传承和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希望在未来,通过团队的进一步努力,将华阴皮影通过更多元化的渠道宣传推广,为皮影的适应性继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华州皮影博览园观摩学习之旅
为进一步调研我国优秀传统非遗文化——华阴皮影本身及其附加产品在当今时代的传承发展现状,深入了解华县皮影当下的发展困境,通过系统性研究和创新策略的制定,探索并实现华县皮影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性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新动能。秉持着传承、弘扬与发展传统非遗皮影文化的理念,2025年1月10日,焕影清音队来到了华州皮影博览园,在深度了解皮影工艺及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于文化及经济领域对皮影文创产品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全面调研。
当日上午,团队来到华州皮影博览园。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团队参观了华州国际皮影艺术馆、华州大地震展览馆、关中农耕民俗院等多个展厅。从皮影、老腔演艺雕塑群,到张三丰手植石上柏大地震遗址石、观仙台,再到中外皮影精品展,队员们一路观摩,深入了解华县皮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通过珍贵的皮影文物、展板和多媒体资料,团队梳理出皮影从起源到现代的发展脉络,更深入地领略到皮影深厚的文化底蕴。
下午,队伍集体在博览园的制作工坊,初步学习了皮影制作基础技艺。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大家不仅认识了各种雕刻工具,也学习了它们的使用方法。观察老师对不同图案的雕刻技巧时,在场的所有人无一不为皮影制作所需的精湛技巧叹服。在这之后,大家还了解了中国传统颜料色系的种类、调配方法及上色手法。队员们说,与博览园的制作人员交流、探讨现代工艺对皮影制作的影响,及皮影文化产品销售结构的过程,令他们受益匪浅。
1月11日,队员们与皮影传承人、博览园工作人员、当地文化部门代表等人共同开展了座谈会。这次交流紧密围绕华县皮影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市场拓展和产品设计目前面临的困境,如传承人才断代、市场萎缩、创新不足等问题。团队成员积极提问,与各方充分交流。记录逐渐详实后,队员们在下午时分展开了新一轮调研,大家兵分两路,一部分成员在双泉村及周边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当地居民对皮影文化的认知、态度及传承意愿;另一部分成员在博览园向游客发放问卷,收集游客对皮影文化的感受与建议。随后大家集体整理问卷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
这次的实地观摩学习之旅,团队成员共同探讨了皮影在创新传承模式方向的探索,结合调研数据与交流成果,提出了如开发皮影数字文化产品、打造皮影主题研学游等可行性方案。这样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也激励着实践队员们在后续对皮影的创新性传承探索中贡献青春力量。
传承古韵,创新未来
2025年寒假,“焕影清音”队以传承与发展皮影文化为使命,开展了一系列意义非凡的实践活动。从西安热门景点到华阴双泉村,再到华州皮影博览园,队员们步步深入,探寻皮影文化的奥秘与发展方向。此次实践成果颇丰,队员们深刻领悟皮影文化价值,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探索出数字产品开发、研学游打造等创新传承路径。这些成果不仅为皮影文化传承带来希望,也让队员们在实践中成长,增强了文化自信与责任感。
在当今全球化浪潮下,各种文化相互碰撞、交融,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皮影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感,是历史的鲜活见证。传承皮影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与铭记,更是在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让后人能够通过这一艺术形式,了解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创新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关键。将皮影文化与现代科技、市场需求相结合,开发出新颖的文创产品、数字文化产品,打造特色研学游等,能让皮影文化突破传统的局限,走进更广阔的天地。这些创新举措不仅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喜爱皮影文化,为其传承注入新鲜血液,还能创造经济效益,反哺皮影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团队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加入文化传承行列,以青春之姿,展传承之美。让皮影文化这颗明珠在新时代熠熠生辉,让传统文化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凝聚民族精神的坚实纽带!
文案:郝滨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