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桑榆不落单队”在无锡乡村与南京养老院传递非遗绒花之美走进无锡市桂芳村与南京市栖霞区协和老年人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5-02-10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一、实践目的
  
  为弘扬传统文化、助力乡村非遗产业振兴、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由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经管学子组成的“桑榆不落单队”利用寒假开展了一场非遗文化进养老院实践活动,为冬日增添温暖亮色。
  
  小组成员合照
  
  二、活动历程
  
  活动分为三个阶段。1月14日至16日,我队前往南京民俗博物馆,沉浸式参观非遗技艺,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并到绒花制作工作室学习绒花技艺,从选料到制作,精心钻研。
  
  在非遗工作室制作绒花
  
  1月17日至18日,我队赴无锡市桂芳村,慰问老人、采访乡村工作者,同时开展非遗文化宣讲,分享绒花知识,助力乡村非遗产业发展。
  
  进行乡村宣讲
  
  2月9日,队员们走进南京市栖霞区协和老年人服务中心,开启第三阶段实践。他们为老人们送去慰问物资,并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绒花文化讲解活动。队员们生动讲述了绒花的历史渊源、技艺特点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展示了精美的绒花作品。老人们认真聆听,欣赏绒花的精致与美丽,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老人欣赏绒花
  
  三、收获与感悟
  
  此次实践让队员们深入了解非遗文化,并将非遗的温暖传递给老人与乡村。小分队成员表示,看到老人们的笑容和乡村对非遗的热情,深感传承非遗文化责任重大。未来,他们将继续努力,让非遗文化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绽放光彩,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担当。
  
  小组成员制作的绒花
  
  文/施雨纯,蔡王琪 图/薛靓,刘想,陈熙尧
作者:施雨纯,蔡王琪 来源:施雨纯,蔡王琪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桑榆不落单队”在无锡乡村与南京养老院传递非遗绒花之美走进无锡市桂芳村与南
  • 携手爱老 共筑关怀桥梁
  • 平陆运河文化带品牌化实践探索:文化廊道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 观商河鼓子秧歌,探乡村文化振兴路
  • “社火喧天映碧穹,秧歌曼舞韵无穷。”在文化探寻与社会实践的旅程中,商河鼓子秧歌以其独特魅力,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注脚。此次社
  • 02-10
  • 商河鼓子秧歌:舞动乡村振兴新活力
  • 在探寻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中,民俗文化的力量不容小觑。商河鼓子秧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 02-10
  • 看济南鼓子秧歌,传千年不息精神
  • 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宏大命题下,民间艺术始终占据着独特而关键的位置。它们是民族记忆的鲜活载体,是历史长河中民众智慧与情感的结晶。
  • 02-10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