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泰州学院社会实践活动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泰州学院作为地方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推动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社会实践活动。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泰州学院在推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具体做法、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实践路径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调查对象为泰州学院参与思政一体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师生,访谈对象包括学院领导、思政课教师及中小学合作单位负责人。文献分析主要针对相关政策文件、学术论文及学院内部资料。
三、调研内容与结果
1. 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我在家乡海安参与通过“大手拉小手”等形式,组织大学生与中小学生共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社区志愿服务、环保宣传等。调研结果显示,90%以上的参与者认为活动有助于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2. 教育资源整合
学院积极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与地方中小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思政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通过资源共享,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3. 师生参与度与反馈
调研发现,大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了引领作用,中小学生则表现出浓厚的参与兴趣。师生普遍认为,这种一体化的实践模式有助于打破学段壁垒,促进思政教育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4.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调研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活动内容和形式有待进一步创新,以适应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部分中小学对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合作深度不足;此外,活动经费和师资力量的不足也制约了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建议与对策
1. 创新活动形式
建议学院根据大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需求,设计更加多样化和互动性强的活动形式,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以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
2. 加强合作与沟通
学院应加强与中小学的沟通与合作,定期举办交流会,共同商讨活动方案和实施细节,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
3. 加大投入与支持
学院应加大对思政一体化社会实践活动的投入,包括经费、师资和场地等方面的支持,为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4. 建立评估机制
建议学院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对活动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优化,确保活动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五、结论
泰州学院在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社会实践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通过创新活动形式、加强合作与沟通、加大投入与支持以及建立评估机制等措施,有望进一步推动思政一体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徐航欣 徐云 韦娇秀 来源:泰州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