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涌来人似海,游出火中龙 ——中南大社会实践队调研大田板灯龙非遗传承

发布时间:2025-02-02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涌来人似海,游出火中龙

  ——中南大社会实践队调研大田板灯龙非遗传承

  新闻网讯(通讯员 牛国瑞) 1月24日至25日,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龙舞传韵”队深入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舞—大田板灯龙”的传承、创新与社会传播情况开展实地调研。通过走访非遗传承人、观摩摄影展、对话文化部门等形式,实践队深入挖掘这一民俗瑰宝的文化内核与时代生命力。

  溯源非遗技艺:龙头制作里的匠心传承

  24日上午,实践队抵达大田县广平镇时,当地非遗传承人已完成了板灯龙龙头的制作。队员们对龙头进行了多角度拍摄,记录其精巧的竹编骨架、彩绘纹饰与灯光装置。下午,实践队对龙头制作师傅进行了深度访谈。师傅介绍道:“板灯龙起源于宋代,每节龙身由木板、灯笼和龙尾组成,迎龙时首尾相连可达数百米,象征风调雨顺、家族兴旺。”谈及制作难点,他坦言“竹编弧度需兼顾美感与承重,需反复试验”,而今年的创新则体现在“引入LED灯光增强视觉效果,并设计可拆卸结构便于运输”以及“与蛇年生肖结合,丰富文化趣味”

  
       影像记录非遗:摄影展中的文化记忆

  25日上午,实践队参观了大田县文化馆主办的“见龙在田”板灯龙主题摄影展。文化馆工作人员结合百余幅作品,讲解了板灯龙从制作、巡游到祭祀的全流程。一幅拍摄于六年前元宵迎龙盛况的作品引发队员关注——画面中千米龙身蜿蜒如星河,万人空巷的场面震撼人心。工作人员透露:“今年正月十五将重启中断六年的城区迎龙活动,并聘请专业团队多机位记录,通过短视频、纪录片扩大传播。”

  
        对话文化部门:非遗活化的未来图景

  当日下午,实践队与大田县文体和旅游局副局长展开座谈。副局长介绍,当地正通过“非遗进校园”“技艺传习所”培养年轻传承人,并计划开发板灯龙主题文创产品,“让传统民俗融入现代生活”。针对传播短板,她表示将联合新媒体平台开展直播巡游等活动,吸引年轻群体关注。

  
        实践成果:以青年力量助推文化传承

  调研期间,队员们还通过发布调查问卷、拍摄纪实短片等方式,展现非遗之美。队长李奕洋表示:“板灯龙不仅是技艺,更承载着大田县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我们将整理调研成果,并拍摄正月十五元宵迎龙的盛况,通过影像记录这一文化盛事。未来还将联合当地开展‘板灯龙’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让更多年轻人近距离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助力其走向更广舞台。”

  
      大田板灯龙历经六百年风雨,如今在守正创新中焕发新生。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既是大学生扎根乡土的社会实践,更是一曲传统与时代共鸣的非遗传承乐章。

作者:牛国瑞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龙舞传韵”社会实践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探寻片仔癀奥秘:福州大学实践队的调研之旅
  • 我为长大代言,青春“渭”梦启航
  • 李永奇积极响应招生办号召,组队返回母校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开展宣讲活动,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准备了丰富的宣讲材料,并通过母校官方渠
  • 02-02
  • 暖冬行动:江科大学子点亮社区温情
  •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子返家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赴渡江战役纪念馆社会实践活动
  • 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实践团开展“不忘母校,知行合一”寒假实践活动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