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泰州学院“民族文化传承”社会实践团队走进贵州省三都县水族聚居村落,针对水族特色服饰马尾绣进行为期十天的深入调研。此次实践旨在探索马尾绣的历史脉络、制作工艺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现状,为这一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贵州省的水族村寨,群山环抱,绿意盎然。这里不仅自然风光秀丽,更孕育了独特的水族文化。其中,马尾绣作为水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水族文化的象征。
图为进行实践的村落
实践团队在此次调研中,首先拜访了当地著名的马尾绣传承人李阿婆。李阿婆年过七旬,仍坚守在马尾绣的制作一线。她向团队成员介绍了马尾绣的历史渊源和制作工艺。据李阿婆所述,马尾绣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技艺代代相传,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制作方法。
在李阿婆的指导下,团队成员亲眼见证了马尾绣的制作过程。马尾绣的制作材料主要是丝线和马尾,制作工艺包括绘图、刺绣、缝制等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讲究精细,体现了水族人民的智慧和匠心。团队成员在体验刺绣环节时,不禁感叹于马尾绣工艺的复杂与精美。
图为正在晾晒捶打过的布料
图为李阿婆在进行手工马尾绣
为了更深入了解马尾绣在当地的传承现状,实践团队在村文化活动中心举办了马尾绣作品展览。展览吸引了众多村民和游客前来参观,大家对马尾绣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团队成员还发现,尽管马尾绣备受瞩目,但其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却面临困境。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实践团队了解到,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年轻人对传统工艺的兴趣逐渐减弱。此外,马尾绣市场需求的减少,也使得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承面临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团队成员与当地政府部门、文化传承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马尾绣的未来发展之路。
在交流过程中,李阿婆表示,她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到马尾绣的传承中来。为了让马尾绣焕发新的生机,当地政府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如举办培训班、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等,以激发年轻人对马尾绣的兴趣。
实践期间,团队成员还注意到,一些设计师开始尝试将马尾绣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市场上受到了欢迎,为马尾绣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图为水族婚礼新娘妆造
总结此次实践,泰州学院“民族文化传承”社会实践团队对马尾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团队认为,马尾绣作为水族文化的瑰宝,其传承与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传承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