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山东有个“煎饼霞”,一张煎饼卷出“花花世界”,让人间烟火气的煎饼插上了艺术家的翅膀。
煎饼的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美食之一。蒙阴煎饼是山东沂蒙山区最具代表的煎饼,是沂蒙山区民间传统主食,也是负久盛名的地方土特食品。
来自沂蒙山区的民间大姐——徐海霞,从绣品厂下岗后,因自幼受到红色沂蒙精神的熏陶,积极进取的她自主创业,从一盘鏊子,从传统食材:面粉、玉米粉、小麦、大米、小米、高粱等三四个口味的家庭煎饼作坊,经过16年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并发挥绣娘经验的优势,先后研发了粮食和果蔬两大系列,50多个品种的煎饼产品,所有原料都是纯天然的、无任何色素和添加剂的绿色食品,拥有55名员工的煎饼加工企业,被临沂市妇联授予 “沂蒙大姐居家创业就业示范基地”,销往全国二十多个省区,三百多个城市。
如今,一张普通的煎饼在沂蒙人手中却卷出了全世界,先是由传统煎饼做成五颜六色的水果蔬菜煎饼,通过在形式上大胆创新,用当地土蜂蜜和糯米熬制调和成浆糊,五颜六色的煎饼又做成煎饼花。被称“海霞煎饼花,全国独一家”的煎饼花,在2022年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上,徐海霞展示出一批创意设计融入传统手艺的煎饼作品,让“煎饼花”作品在展会上大放异彩,颇受各大媒体欢迎。徐大姐把传统的山东食品做成艺术的花样,煎饼不仅有食用价值,还增加了观赏价值。在临沂市人大代表采访中,徐大姐和记者谈起她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认识,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创新,很是认可且感兴趣,在徐海霞看来,无论哪一行业,都需要创新,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此后,敢想敢干的徐大姐不断推陈出新,煎饼花又做成了世界名画的艺术作品,勇于融入了“时尚”元素的代名词,让具有“红色基因”的沂蒙煎饼走向全国。2022年9月份,《山东大姐用煎饼复刻世界名画》全网播放量近5亿人次,徐大姐用煎饼再现了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牡丹瓶花》、达利的《冥想玫瑰》、拉图尔的《玫瑰花和水果》等“世界名画”之煎饼版……微博话题#山东大姐用煎饼复刻世界名画#也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网友纷纷留言表示赞叹:“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山东煎饼美不胜收!”徐大姐将文化底蕴和流行时尚元素通过勤劳智慧和现代手艺人的浪漫情怀制作出文化附加值的“艺术品”。煎饼艺术作品真正实现了让“正能量也有大流量”,促成了“煎饼加工技艺”成功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3年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徐海霞用煎饼花展现她心中的诗词:“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五彩的煎饼花篮表达了中国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浪漫情怀。
当下,徐海霞又有了自己大胆的想法,用煎饼完成一幅长10米山水画作,名为《红色热土,世外桃源》的煎饼画,用一双巧手将煎饼摊出新花样,摊出名气,做成品牌。徐大姐表示每一种新品种的出现,都做过十几遍,几十遍,甚至上百遍的失败才能成功,她用永不服输的精神圆着自己的创业梦。
随着“常路煎饼”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徐海霞注册了“常路大嫂”煎饼品牌,从最初单一的玉米、小麦、地瓜干等几个最传统的品种,其中甜菜根、黄桃等系列均属国内首创,满足了不同人群、不同口味的需求,煎饼加工厂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领头雁!
在未来的文化传承和创意融合的大文章中,实现了“烟火气”与“文艺范”的交相辉映,有力推动了文化创意赋能手造。我认为,煎饼还只是一种食品,还没有提升到地方文化符号的层次。如何让煎饼成为不同地域的人们认识临沂的纽带,成为临沂人身在异地思乡念亲的寄托,需要做的还很多。
作为山东美术教育的90后,煎饼加工虽然是一个很普遍的行业,但是煎饼作为山东美食代表,目前缺少品牌建设,品牌影响力不大。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加强美术院校的年轻人才与手艺人的沟通学习,更好的挖掘当地精神符号,让艺术创意与技艺融合,让煎饼产品煜煜生辉,更加稳健的走出国门;建立煎饼文化馆、加工体验馆等多种方式,提升煎饼的的知名度,使其成为宣传当地煎饼的一张名片;由于产量较慢较低,在提升知名度的同时解决在重大节庆和节日中高端产品供不应求的棘手问题,通过煎饼花大赛挖掘和培养更多的手艺人传承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