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踏寻红色足迹,助力乡村振兴行

发布时间:2024-09-06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响应党团号召,传承红色文化,争做红色青年,由五名西南财经大学22级学生组成的“赤魂集结实践队”党史学习教育团于2024年7月6日相继奔赴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广安市广安区与泸州市古蔺县考察学习红军精神,深入了解中国工农红军起义与革命历程。

                   走进蓬溪圣地,感悟红军精神

  蓬溪县大石镇牛角沟村,因山沟形似牛角而得名。1929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高级将领旷继勋率部在牛角沟村起义,树起“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的大旗,建立了西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蓬溪县苏维埃政府。红色文化专家、“四川红军第一村”项目文化总顾问王益介绍,这场起义历时一个多月,虽然起义最终失败,但其打破了当时笼罩全川的白色恐怖危局,极大地激励了全川人民,对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次日,实践队全体成员前往牛角沟村参观学习。由于当地交通不便,实践队采用步行前往。在烈日下步行体会红军文化,也别有一番风味。到达目的地后,大家先参观了村内保存尚好的红军遗址,聆听了老一辈讲述的红色故事,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随后实践团前往蓬溪名人馆深入了解红军起义背景与重大事件。踏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庄严肃穆的名人画像,他们目光坚定,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英勇与执着。大家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馆内展示着革命先辈们的生平事迹,从他们的年少立志,到投身革命的毅然决然,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传奇色彩。成员们聚精会神地观看陈列的珍贵文物和历史资料,其中有革命先辈们亲手书写的信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民的深情厚谊;还有他们曾经使用过的物品,简单而质朴,却承载着那段艰苦奋斗的历史。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面挂满了荣誉勋章和奖状的展示墙,这些勋章和奖状见证了先辈们的赫赫战功和无私奉献。大家在这些展品前久久驻足,心中涌起对革命先辈们的无限敬仰。

 

          

                图为赤魂集结实践队在参观名人馆。蹇明轩 供图

  经过两天的参观学习,革命先辈乐观积极、不惧艰险的精神面貌,工农红军建立之伟大以及奋勇抗争之卓越斗志,无产阶级军民团结、攻克难关的可贵品格在每个成员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探访小平故里,追寻伟人足迹

  7月8日,赤魂集结实践团队追寻伟人足迹,出发前往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怀着崇敬之情,大家走进了邓小平故里,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红色之旅。

  邓小平故里位于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这里青山环绕,绿水相依,是伟人邓小平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在阳光的倾洒下,实践队缓缓抵达了邓小平故居的大门。庄重而古朴的大门矗立在眼前,仿佛一位岁月的见证者,静静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大门的朱红色油漆在阳光的映照下泛出温暖而醇厚的光泽,金色的门钉整齐排列,闪耀着历史的光辉。门楣上方,一块镌刻着“邓小平故里”几个大字的牌匾醒目而庄严,笔力遒劲,透露出对伟人的深深敬意。周围绿树成荫,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门前的广场空旷而整洁,石板路蜿蜒伸展,仿佛在引领着人们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激起人们内心涌动的缅怀与追思。

  沿着清幽的小径,首先来到了邓小平铜像广场。庄严肃穆的邓小平铜像屹立在广场中央,他目光坚定,神情和蔼,仿佛在注视着这片他深深热爱的土地。实践队成员们整齐列队,向铜像敬献花篮,深深鞠躬,表达对邓小平同志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图为赤魂集结实践队向邓小平同志献花。练师伽 供图

   随后实践队抵达了邓小平少年时生活的老屋,老屋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等待着人们的聆听与感悟。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小心翼翼地走进这座承载着历史厚重的建筑。斑驳的墙壁、陈旧的门窗,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岁月的痕迹。队员们轻声交流着自己的感受,仿佛生怕打破了这里的宁静与庄严。他们驻足在每一个房间,仔细观察着屋内的陈设,试图从这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物件中,触摸到邓小平同志曾经生活的点滴。在这片宁静的氛围中,大家的心灵仿佛受到了一次洗礼,更加深刻感受到邓小平同志的坚定信念、崇高品格和伟大精神。
  在小路两旁,随处可见纪念邓小平同志的伟大成就的纪念碑,实践队成员们还与当地居民进行了交流。居民们纷纷表示,邓小平同志是家乡人民的骄傲,他的改革开放政策让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大家深受触动,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广安一行,实践队成员们深受教育和鼓舞。大家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邓小平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坚定理想信念,勤奋学习,勇于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踏足太平古镇,传承红色基因    

  7月10日上午,赤魂集结队一行五人从广安出发,先乘高铁后乘大巴,历经10余小时,终于在傍晚抵达了太平古镇所在的小镇太平镇,并稍作休整。一路辛苦颠簸,只为溯源红色血脉,体悟红军先辈们在漫漫长征路上的坚韧和勇敢。
  次日,实践队来到太平古镇景区进行参观学习。大家首先在导游细致的讲解下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纪念馆。纪念馆对外免费开放,其中陈列着一件件昔日红军使用过的生产与生活用品:马灯、陶扁壶、棉布衣、军刀,行军地图等等。看着这些物品,大家好像回到了那个,苦难壮行的革命时代,见证了红军将士们上下齐心、四渡赤水的卓绝风采。革命前辈们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    
  从陈列馆走出时已近正午,大家踩着黑青石砖,走进了古镇深处。夏日炎炎,却没有打消众人观摩学习的热情,也没有影响众人对红色文化的追求和景仰。稍作参观后,大家在古镇上的红军食堂里就餐,食堂干净敞亮,店主十分热情,为大家端上了传承军旅的特色菜式,以体验独一无二的红军文化。
  饭后,队员们进一步参观了古镇周边的古建筑,这里的一砖一瓦无不保留着红军将士们的痕迹。在一面关闭的门上,依稀可见当地百姓欢迎红军的标语,历经岁月斑驳依旧完好。在一旁的水井边,有一座红军将领和当地百姓握手的雕塑,象征着军民友好。这些景象无不体现红军在人民心中的分量,正是由于红军扎根民众,为民众办实事,才能深得百姓的爱戴。随后,大家前往太平渡口,实地感受了一番当年革命先辈走过的艰苦征途,对当时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和不屈意志有了更加深切的认识。

         

                   图为红军将领与百姓握手雕塑。练师伽 供图 

  日落西山,怀着对革命先辈和红色精神的敬仰,“三下乡”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了,但红色精神的传承步伐永不停歇。身为新时代新青年,更要学习革命前辈他们那种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精神,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砥砺前行,把自己投身于祖国的奋斗中去,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通讯员 李睿康 赵家成 蹇明轩 练师伽 刘超)

 

 

作者:李睿康 来源:西南财经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踏寻红色足迹,助力乡村振兴行
  • “三下乡”红色之旅开启,西南财经大学实践团走进蓬溪县、小平故里与太平古镇。追寻红色足迹,领略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 09-06
  • 金东社区涌动温情——大学生志愿者爱心售卖,携手为独居老人送温暖
  • 淮北师范大学学子扬创新民族之帆,筑幸福美丽之村
  •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深入社区,调研民生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