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成理学子三下乡——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智慧引擎茶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4-09-05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7月14日,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智农润乡,茶香茗扬”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宜宾市筠连县巡司镇银星村开展“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智慧引擎茶业发展”主题实践活动。
    
  7月14日上午,实践团成员在巡司镇银星村副书记贾世前的组织下,参与了银星村当前工作推进会议暨技术交流分享会。实践团成员了解到银星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员配备以及先进技术应用等方面存在一定需求和短板。如缺乏机械化采摘设备,专职管理人员相对缺乏,部分智能化设备使用率较低等问题。实践团就如何通过技术赋能、管理优化等措施助力银星村高质量发展,与村委干部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共同探索契合筠连县实际的智慧农业发展策略,希望能为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团队成员向银星村组长周光齐、刘端发等介绍了智能环境监测灌溉喷水枪和团队自主研发的茶叶生物碱提取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优势,并在现场展示了操作流程。随后在银星村副书记贾世前和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陈志远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前往茶园利用灌溉设备开展实操。实践团技术人员进行设备调试确保系统运转正常后通过蓝牙与移动端APP连接,进行远程观测和控制。同时记录人员对机器运转情况、灌溉用水量等进行记录。
  
  “智农润乡,茶香茗扬”团队成员展示自主研发的设备 通讯员 付晶晶摄

  “智农润乡,茶香茗扬”团队成员进行设备实操 通讯员 付佩璇摄
  7月14日下午,实践团调研小组前往银星村茶田进行走访入户调研。通过与受访茶农的深入交谈,我们了解到银星村茶农面临着诸多挑战。银星村茶园面积广阔,农户平均种植一至二亩茶,种植种类以大白茶为主。这种茶类虽然收益相对稳定,但由于市场价格长期低迷,普通茶农每亩茶园年收益仅约8000元左右,收益十分有限。另外,茶园管理和采摘等劳动密集型工作缺乏管理人员,逐渐依赖于老龄农民承担,严重制约了茶园的生产效率。且当地茶农大多仍沿袭传统人工种植方式,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支持。通过此次实地调研,队员们对乡村振兴的艰苦任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决心以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智农润乡,茶香茗扬”团队成员走访入户调研 通讯员 付佩璇摄
作者:赵秋瑞 于子怡 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以书换蔬”公益活动,传递知识与温暖
  • 爱心助力社区清洁,志愿行动点亮家园
  • 进社区给小朋友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 踏寻红色足迹,助力乡村振兴行
  • “三下乡”红色之旅开启,西南财经大学实践团走进蓬溪县、小平故里与太平古镇。追寻红色足迹,领略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 09-06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