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变:宁夏团结村的绿色复兴
中国银川7月31日电(通讯员刘溢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调研队伍踏上了前往宁夏西夏区团结村的旅程,为了深入了解黄河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效,调研队与一位退休的老党员人民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老教师以其丰富的经历和深刻的见解,为调研队描绘了一幅黄河流域环境变迁的生动画卷。
老教师回忆起过去的黄河流域,那时的环境问题严峻,空气和环境的污染严重。他提到了石炭井的采煤活动,那里的矿山曾经是一片混乱,石头遍地,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然而,随着国家的大力投资和治理,石祖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大型推土机的作业,原来的乱石被平整,新土被铺上,绿草和树木被飞机播种,现在已经成活。这个曾经破败的地方,如今已成为人们旅游打卡的新热点,绿色正在逐步覆盖这片土地。
老教师还提到了大武口的变化。在他年轻的时候,大武口还是一个荒芜的小火车站,周围是沙漠和沙滩。而现在,大武口已经是一个初具规模的城市,环境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他举例说,以前走在街上,白衬衫很快就会变黄,麻雀都是黑色的,因为空气中的浮尘太多。但现在,这些现象已经大大减少,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团结村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个村子是从山区移民过来的,因为原来的环境恶劣,资源匮乏。国家实施了移民大战略,将这些老百姓转移到有前景的地方。通过黄河水的灌溉,这里的土地得到了改造,玉米和玉米花的香味成为了村民们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体验。老教师感慨地说,这些变化虽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老百姓从中得到了实惠。
老教师还强调了黄河治理的战略意义。他指出,虽然有些人认为黄河治理与他们无关,但实际上,这个战略给宁夏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和红利。通过植树造林,恢复生态,宁夏的环境得到了改善,黄河水也变得更加清澈。这些变化不仅改善了环境,也提升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最后,老教师提醒调研队的学生们,要全面看待问题,不要就事论事。他鼓励他们深入了解国家的大战略,体会这些战略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他自己的生活就是一个例证,虽然他已经退休,但他依然享受着黄河治理带来的红利,空气好了,环境好了,老百姓得力了。
这次调研不仅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生们深刻理解了黄河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效,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国家战略对普通百姓生活的深远影响。团结村的故事,是黄河流域绿色复兴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成功实施的一个生动例证。
作者:刘溢伦 来源:“贺兰孕葡·黄河润疆”调研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