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0日,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强调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共青团要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自觉担当尽责、心系广大青年、勇于自我革命,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一、调研结论
目前大学生对团史知识了解情况不够深入,团史知识在学生中传播的范围有待扩宽,需要学校重视并深入宣传团史知识,加深对学生的团史知识教育,让学生明白团史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引发学生自主、自觉、自发学习团史知识的兴趣。共青团委、学校在宣传教育团史知识方面,还需要拓宽团史知识宣传教育途径,多方位渗入学生生活,多方面深入学生思想,多角度巩固学生学习成果,让学生将团史知识牢记于心,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二、对策建议
对团的建议:
1、以适应发展为目标,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创新团的组织设置模式,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青年群体结构和社会分布变化相适应,努力做到"“哪里有团员青年,哪里就有团组织,哪里就有团的工作”。要主动适应当代青年的兴趣。
2、进一步加强团的领导班子建设和团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以工作实绩为重点、以团员青年认可度为重要尺度的考核评价体系。
3、加强在新媒体工具应用方面加强创新。在新媒体强大影响下,传统的媒体海报、板报和报纸等媒体影响力对青年人而言日渐式微。团青工作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包括各种微视频等方式,联系青年人,宣传团青工作,影响青年人。下面就如何使用微信开展团青工作进行论述。在团青工作宣传上,更迫切地需要使用多媒体的形式,图片和视频方式,实时性地宣传。
4、及时了解团员青年思想特点,加强团的活动的针对性学校共青团的工作要适应团员青年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团的活动。如针对他们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独立性强、乐于表现自我的特点,在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如公开招聘团干部、学生会干部,鼓励学生自己成立各种兴趣小组,自己设计团日活动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参与竞争意识、管理协作精神、团队精神。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用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共青团的凝聚力相应增强。
5、加强典型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要抓住先进典型,推广先进人物的事迹,提炼先进人物的经验,大力弘扬先进典型,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进而调动团员青年的创先争优意识,激励和引导广大团员青年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锐意进取,甘于奉献。
6、国家出台政策,加强青少年对共青团的重要性的认知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而现如今很多青少年对团缺乏认识,知识认为团只是入党的过渡,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使其认识到团的重要性。
7、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为青少年树立坚定信仰以理想信念为载体,大力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青少年思想引导工作的主要内容,着力强化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引导广大青年听党话、跟党走。要深化引领内容,紧紧围绕三五学雷锋、五四青年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主题团队日,仪式教育等特色纪念活动,用雄辩的事实、鲜活的事例、生动的语言,让青少年感受我国改革的成就和发展的力量。引导广大青少年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青少年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现报国之行。
对青年人的建议:
1.要掌握党史发展的大致脉络。因为团组织是党组织一手创建的,最初就是作为助手和“预备学校”的。近百年来,共青团的发展趋势、工作思路、活动设计完全服务服从于党的战略目标、政策指向。所以,不深入了解党史,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团史;只有讲清楚党的奋斗历程,才能看明白共青团的作为。
2.要从掌握最基本的团史知识入手。首先要了解团的两次建立、两次改名、一次改造的大致历程;还要了解历次团代会的基本情况,每次团代会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再就是要熟悉团的“朋友圈”,搞明白团同少先队的关系、同青联的关系、同学联的关系、同青年社团的关系、同工会妇联的关系等等。
3.要善于发现自己身边的团史。因为大家所处的地域、工作的条线各不相同,所以一方面要学习团的通史,另一方面要了解本地区的团史人物、团史事件和纪念场馆(既可以是革命年代的,也可以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同时还要了解本单位、本条线的历史,比如青年报的历史、团校的历史、希望工程的由来、青年志愿服务的由来等。有了以上团史的基础,就可以继续深入学习了。当然还有一个精读与浏览的关系,一些重要的书可能要多花时间认真学习,不能什么都走马观花、一知半解。学习团史不能太着急,需要用“滚雪球”的方式,边读书边思考,逐步积累,慢慢地学会比较、鉴别、归纳、分析,融会贯通,从“死档案”中发现“活思想”。同时,学习团史还需要警惕误区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由于主观客观的种种原因,对历史还是有很多不同甚至错误的看法,影响着我们对历史的正确认知,这里称之为“团史学习中的误区”。一是“历史无用论”。轻视团的历史,觉得都是陈年往事。现在都互联网时代了,大数据、新媒体,快速迭代,历史太遥远,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团史仿佛与自己毫不相干。更有以创造历史自居者,好像历史是从自己这里才开始的。二是“历史万能论”。这种观点是走了另一个极端。迷信旧的经验,觉得历史上曾经辉煌过,历史经验包治百病,无所不能。动不动就说过去如何如何,背上了历史的包袱,难以产生创新和进取的冲动。三是“历史穿越论”。就是以现代人的思维、现在的生活场景、现在的政治逻辑去推想历史人物的活动,把现代意识想当然地强加于历史人物。虽然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但如果去生搬硬套,很可能牵强附会。四是“历史简单论”。有一种模糊思维,凭感觉,将错综复杂的历史过程简单化、图谱化、贴标签。比如一些人认为,团史就是共青团跟着共产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有啥好学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五是“历史主观论”。忽略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综合作用,认为就是英雄造时势,把历史看成是少数伟人的传记。而且在他们眼里,正面人物总是“高、大、全”,反面人物则往往被“妖魔化”。六是“历史虚无论”。有的人试图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无端抹黑、丑化党的领袖和英模人物;有的局限于历史细节,过于纠缠个人的功过是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缺乏对历史主流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