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社区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批判性思维与综合探究能力,2024年7月1日,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联合金陵驿社区开展了以“奇妙的光:探索光的世界”为主题的小学趣味科学课。
活动伊始,郑颖瑜播放了一段关于光的现象和应用的短视频,带领孩子们走进光的世界,感受光的魅力与神奇,并结合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光具有哪些性质”。在教师的耐心引导下,同学们纷纷分享了自己的答案。随后,郑颖瑜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总结,指出光沿直线传播,且不同物体具有不同的透光性。通过这一环节,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光的美丽,学习的热情十足。
随后,课程进入了精彩的实践环节。首先开始的是一场名为“猜猜瓶子里面是什么”的游戏,学生每人拿到一张瓶子卡片,在郑颖瑜老师的指导下,观察推测半透明纸张中的动物。经过一番思索,有些同学说出了动物的名字,而有些同学仍然不知道瓶子中的动物是什么。对此,郑颖瑜展示了用手电筒判断的方法,在光的照射下,大家纷纷表示能够很清晰地看出动物的形状与颜色。接下来,同学们动手绘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制作属于自己的小瓶子。这种互动形式不仅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也加深了大家对光的透光性的理解。
同学们互相展示完自己的小瓶子之后,课程进入了第二部分,通过水观察世界的变化。郑颖瑜首先展示了关于光的折射现象的图片,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到了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发生的路径偏折。随后,郑颖瑜利用画有箭头和图案的纸张,详细解释了光的折射原理,让学的生门对光的折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为了让大家亲身体验光的折射现象,郑颖瑜组织了一场名为“消失的颜色”的小实验。学生们将画有图案的纸张放入水中,通过水面观察图案。亲手操作以后,学生们惊奇地发现,图案在水中消失了。郑颖瑜解释说,这是因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发生折射,导致我们无法看到水下的物体。这一实验不仅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光的折射带来的神奇变化,也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此次社区教育活动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对光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光影瞬间。同时,这次活动也增强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为社区营造了浓厚的科学文化氛围。
通讯员 南京师范大学 吉玟秋 何思语 王夏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