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为了维护滇池沿岸自然生态平衡,挖掘乡村特色资源,2023年7月8日——9日,云南财经大学“风华正茂,逐梦韶华”社会实践队赴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碧鸡街道观音山社区杨林港村开展调研参观活动,希望借此活动了解滇池沿岸生态保护现状与发展模式,助力推动杨林港村“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昆明西山杨林港,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成为了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地。本报告旨在深入分析杨林港在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方面的实践举措与成效,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杨林港概况
杨林港位于昆明西山脚下,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是城市周边的一片生态绿洲。该村构建了滇池沿岸美丽乡村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保护和发展模式,打通了联农带农、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保留了“三月街”、“绕三灵”、“猪八碗”、篝火晚会等民俗活动,成为游客们争相打卡的“网红村”。
三、生态保护实践
1.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杨林港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提高森林覆盖率,同时,加强对森林的巡查和监管,在2007年成立村大队,严厉打击乱砍滥伐等违法行为,当地按人口发放蜂窝煤作为燃料,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 水资源保护
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强对滇池沿岸水体的治理和保护,通过种植荷花池、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推广生态农业等措施,减少水污染,提高了滇池水资源质量。
图为杨林港村民为净化滇池水质种植的荷花池。通讯员顾紫贤摄
3. 生物多样性保护
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保护当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廊道,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四、乡村振兴实践
1. 发展特色农业
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发展特色农业,2023年杨林港村投入10万,种植赤松茸、虎掌菌、鸡油菌等人工菌,提高了村民收入,此外,该村还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种植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图为调研队成员协助杨林港村民采摘人工鸡油菌。通讯员顾紫贤摄
2. 乡村旅游开发
充分利用杨林港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乡村旅游。建设农家乐、民宿等旅游设施,推出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通信、水电等条件,建设农村公路、桥梁,改善农村交通状况;加强农村通信网络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加强农村水电设施建设,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用水用电需求。
五、实践成效
1. 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通过生态保护实践,杨林港的森林覆盖率提高,滇池水资源质量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2. 乡村经济得到发展
通过乡村振兴实践,杨林港的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得到了发展,农民收入增加,乡村经济得到了发展。
3. 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当地农民的居住条件、医疗条件、教育条件等得到了改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六、结论
昆明西山杨林港在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方面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加强生态保护,杨林港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杨林港的乡村经济得到了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这些实践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值得推广和应用。(通讯员 顾紫贤)
图为调研队成员们在滇池沿岸的合影。通讯员顾紫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