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聊城大学:鉴河道古韵,赏千年文化史诗

发布时间:2024-08-25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了深入挖掘和传承运河文化,促进文化交流融合,让更多人了解以贡砖为代表的运河文化,7月11日,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行远志愿服务队前往聊城市临沂市贡砖文化产业园开展了“鉴河道古韵,赏文化千年史诗”的实践活动。

活动伊始,志愿者查阅了贡砖的历史及其相关知识,进行初步学习。“临清的砖,北京的城,紫禁城上有临清。”临清贡砖屹立600余年,得益于其独特的烧制技艺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莲花土与烧制技艺的完美结合成就了临清贡砖,塑造了临清贡砖的坚实可靠。同时因为临清地靠运河,可利用运河通过水路,将临清贡砖运到北京,又因其质地细腻,美观大方,成了古代皇家建筑、寺庙、园林等场所的首选材料。从北京故宫颐和园到山东曲阜孔庙、聊城光岳楼都可以看到贡砖的身影。贡砖在建筑中的应用,既展示了古代建筑的华丽与端庄,也传承了优秀文化传统。

活‍动当日,在贡砖技艺传承人——赵庆安师傅的带领下,志愿者参观了贡砖文化产业园,赵师傅首先为志愿者展示了贡砖所获得的荣誉,并且讲解了贡砖的两种使用方法——丝缝与干摆,利用样品展示了两者之间的不同。丝缝的特点是砖与砖之间的间隙十分的明显。而干摆则比较难以辨识,在丝缝与干摆的样品旁是两个旧砖窑遗址,还能够看到曾经被使用烧制的痕迹。
(图为赵庆安师傅讲丝缝与干摆 陈俊岩供图)
随后赵师傅带领志愿者,利用四个处于不同阶段的窑洞讲解了贡砖的制作过程。首先是制泥,工匠们选用优质的黄河淤泥,或者利用红土与白土组合而成的莲花土,在经过多次淘洗沉淀后进行制配,将泥浆倒入模具,手工敲打修整。使砖胚厚薄均匀,边角整齐。过后晾晒,将制好的胚砖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晒至一定程度,以防烧制过程中砖胚裂开。在砖坯制作好之后,需要经过装窑、焙烧、洇窑、出窑四个步骤,最后进行成砖检验,合格的留下使用,不合格的则淘汰。志愿者在赵庆安师傅细腻的讲解下,了解了供砖的详细制作过程。供砖制作的传统工艺是聊城供砖文化的精髓。从泥坯到成品供砖的制作过程可谓匠心之作。
(图为赵庆安师傅讲贡砖烧制过程 陈俊岩供图)
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志愿者围绕临清贡砖,从贡砖的历史成就、贡砖本身的独特、当下贡砖的应用范围以及贡砖的创新改变等,向赵庆安师傅提出了疑问,并请赵师傅进行解答。在与赵庆安师傅的交流中,志愿者了解到当下贡砖的主要用途是进行古代建筑的修复工作。除此之外,贡砖也被用于进行纪念品的制作。如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临清制作了冬奥会专属纪念贡砖。赵庆安师傅讲到:“贡砖的潜力是很大的,等待着人们一步步的探索,如何让贡砖融入新时代,就看你们这代人了。”
(图为志愿者与赵师傅进行交流 于梦涵供图)
此次志愿活动让志愿者了解了运河文化中贡砖这一项非遗技艺,未来,志愿者将进一步考虑如何让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让更多人了解贡砖,了解运河文化。
(通讯员 于梦涵 史璟昊 王靖颖)
作者:王靖颖 于梦涵 史璟昊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探访革命历史,再寻红色记忆
  • 楚雄师范学院学生志愿服务队赴德宏芒市大水沟村进行志愿服务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