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至10日,一支由10名来自西南石油大学的大学生组成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阿署达镇,开展了一周的社会调研和志愿服务活动。团队成员通过走访农户、参与农事劳动、调研特色产业等实践活动,深切感受到了阿署达镇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取得的显著成果。
阿署达镇,坐落于攀枝花市银江镇东部,初到此地,八根高耸的图腾柱映入眼帘,神秘而充满原始活力,仿佛揭开了当地风俗的一角。这里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近年来,该镇依托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阿署达镇还积极引入康养产业,有效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在走访过程中,团队成员惊喜地发现,阿署达镇充分利用其优越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芒果、石榴等特色水果种植。目前,全镇果园面积已达1.5万亩,年产值超过2亿元。同时,依托独特的民族文化和自然风光,阿署达镇“以节兴旅”,火把节的举办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阿署达镇积极引入康养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金玛缔康养旅游服务公司推出的“故事里”星空露营地,凭借其优美的环境和独特的体验,迅速成为近郊游的热门选择。星空露营地、康养酒店、精品民宿等项目相继落成,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旅游业态,也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截至目前,阿署达村已形成了涵盖多种业态的乡村旅游综合体,人均纯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实现了显著提升。虽然阿署达花海景观仍在建设中,但仅凭村民的描述,就不难想象其未来必将是一幅如水墨山水画般的乡村振兴图景。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还亲身体验了农事劳动,参与了芒果采摘工作。他们前往的芒果园位于一片陡峭的山坡上,山路难行,让人不禁想起李白的《蜀道难》。到达果园后,他们发现果树生长的位置极为崎岖,对于生长在平原的他们来说无疑是一次挑战。然而,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他们背着箩筐艰难地爬上了山坡。虽然有一条路线可供行走,但脚下的石子依然让人心惊胆战。在摸到芒果的那一刻,他们已是满头大汗。然而,还没等他们开始享受采摘的乐趣,蚊子就先来“收获”了。穿着短裤的同学更是首当其冲,被咬了十几个包。看着满满一箩筐的芒果,他们的心中沉甸甸的。这次经历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农业生产的不易,也更加理解了农民的辛劳。
走入文化长廊即将离开之际,一串串精美的壁画与照片悄然跃入眼帘,它们以鲜活的画面搭配详尽的文字解说,缓缓向团队成员展开彝族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与节庆盛况。这些展示不仅让他们沉醉于彝族文化的独特韵味之中,更深刻地领悟到彝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铸就的勤劳坚韧、勇敢无畏以及团结互助的崇高品质与精神风貌。显然,在这片土地上,物质文明的蓬勃发展与精神文明的璀璨光芒交相辉映,共同绘就了一幅和谐共进的美丽图景。
通过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攀枝花阿署达镇的调研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亲身体验了乡村振兴的新风貌,也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当地人民的辛勤及为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的精神。他们更加坚定了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决心,希望能够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实地考察 图为队员与村民交谈 图为实践队员摘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