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了解当今非遗传承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探寻非遗与当今时代融合发展新方式,同时响应国家政策号召’8月3日—6日,河南大学“非遗传承‘青’声起,马街书会‘绘’不息”实践团队以非遗河南坠子为代表,在平顶山市宝丰县开展了一系列集中实践活动。
走进坠子之所,感受艺术传承
走进河南坠子传承所,如同踏进了一个艺术的圣殿,传承所的每一片砖瓦,都承载着河南坠子的厚重底蕴。简单参观后,为了让实践队员们初步了解河南坠子,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朱宗义老师首先为队员们讲解了河南坠子的历史以及演奏技巧。
图为朱宗义老师在向队员们介绍。李鹭摄
临胡师讲堂,悟坠子魅力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河南坠子并且感受其中的魅力所在,实践队员们选择走进传承人胡秀然老师的日常教学课堂。在课堂上,胡老师耐心地向学员们讲述每一句台词所需的腔调以及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胡老师的负责耐心以及经验的丰富,同时课堂上的倾情演绎也展示了河南坠子的魅力,每一个故事的起承转折都在坠胡、简板与演唱的融合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图为实践队员们走进胡老师课堂。陈白玉摄
对话传承者,揭秘智之藏
实践队员们怀着敬畏情怀对胡老师进行了采访,在与胡老师的采访中,她坦诚地提到了由于现代社会发展,目前河南坠子面临着听众和传承人老龄化的挑战,并表示“年轻人是非遗传承的明天,非遗传承要从小抓起,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非遗走进校园”,此番采访让实践队员们意识到当今非遗传承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以及非遗进校园举措的重要性。
图为胡秀然老师接受采访。孔妍摄
师授坠子艺,徒习传承功
实践队员们满怀热忱向老师学习简板的使用方法,看似简单的两块板子,却是暗藏玄机,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队员们感受到了非遗传承本身的困难,也同样体悟到传承人坚守初心与执着追求的匠人精神。
图为实践队员们学习简板的使用方法。刘子慧摄
宣讲非遗魅力,传承文化精髓
实践队前往宝丰县铁北社区开展宣讲活动,借助所拍摄的资料以及制作PPT进行宣讲,让当地居民了解到河南坠子现状不容乐观。之后实践队与社区干部进行交流并实地调研,探寻强化非遗进社区的途径。同时为更好响应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在探访圆满落幕后,实践队员们随即投身于宣传片的精心剪辑与曲艺技艺的刻苦练习中,为即将展开的“非遗进校园”奠定坚实基础。

图为实践队员在铁北社区进行宣讲。李鹭摄
坠弦轻弹声婉转,豫腔悠扬韵缠绵。河南坠子是中国戏剧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实践队员们将继续以身作责,响应国家号召,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非遗,推动更多的非遗进入校园,走进大众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