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镶嵌非遗传承墙铺就乡村振兴路--巢湖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赴泾县茂林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4-08-18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镶嵌非遗传承墙铺就乡村振兴路--巢湖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赴泾县茂林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的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探索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路径。7月中下旬,巢湖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泾县花砖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路”实践调研团赴泾县茂林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为实现非遗带动振兴路贡献力量。(图片为调研团与花砖传统人合影  通讯员阮巧儿摄)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践调研团首站来到茂林村社区居委会进行座谈交流。通过深入交流,对花砖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宣传保护等方面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为后续的实践调研指明方向。随后,分别与茂林镇团委负责人周颖、茂林社区书记凤蔚蔚进行专访,他们表示,茂林花砖不仅是一种传统工艺,更是泾县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但对于新时代下如何融合新元素、开拓新思路做好花砖的宣传与保护,从而带动乡村的振兴发展,都需要进一步思考与实践(图片为调研团与茂林居委会进行座谈会 通讯员阮巧儿摄)
    茂林花砖,始于宋元,盛于明清,砖面带有青白色纹路,白如玉,青如墨,变化无穷。实践调研团来到泾县茂林花砖厂参观并拜访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纪建新和县级非遗传承人纪伟。一进花砖厂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面积达12平方米的巨型水墨砖雕《茂林府第图》,该图几乎涵盖了茂林本地的所有明清建筑,栩栩如生,重现昔日茂林风采。纪伟为调研团详细讲解花砖的发展历程、制作特色之后,带领大家参观烧制花砖的古窑洞——馒头窑,从制作花砖的第一道工序——取土开始,逐一向团队成员介绍。经了解,茂林花砖的制作工艺已有千年历史,独特的青白纹路和复杂的十二道工序更是见证了手工艺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平衡的努力。随后,实践调研团亲自体验出窑和水磨这最后两道工序,经水中打磨砖块上的花纹逐渐显现,每一块花砖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曾经有一段时间,当地已经不生产花砖了,我也是从父亲的口述中了解到相关制作技艺。”但“口述”的配比却让花砖的制作陷入瓶颈,历经一次次的失败和一次次的改进,茂林花砖最终在纪建新的手上得以传承。各式各样的水墨花砖也吸引各地公司前来考察,花砖的经济效益得以显现,实现用非遗文化带动经济发展,从而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图片为茂林砖雕《茂林府第》  通讯员阮巧儿摄)  
      入乡土、知乡心、懂乡情。调研团深入田间地头,与当地居民面对面交流,真实感受他们对花砖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寻访之中,调研团耐心讲述来意,认真倾听茂林居民心声。在与一位老匠人的交谈中,调研团得知,尽管面临新兴工业的冲击,但传统工艺仍在当地人心里占据无可替代的位置。茂林居民对花砖经济的发展多持支持态度,但仍有待改进的地方,例如宣传不到位、花砖生产周期长、相关产业链缺乏等问题。花砖传统工艺的发展要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为导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花砖传统文化的研学旅游路线,创新尝试花砖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努力实现非遗文化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和协调发展。  (图片为调研团学习打磨花砖 通讯员阮巧儿摄)   
     实践调研团划谋略、展担当、奉献青春力量,在茂林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地居民的积极响应下,通过座谈交流、走访茂林花砖厂、寻访居民开展调研等方式,对茂林花砖的传承发展与相关信息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更直观的感受。“泾县花砖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路”实践调研团也将继续用脚步丈量祖国乡村、用心灵感触时代主题,于传统中淬炼发展方向,于乡村中谱写振兴篇章。(文稿 通讯员王若涵)
作者:巢湖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赴泾县茂林调研团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对话企业——苏州大学江南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调研团实践调研纪实
  • 探寻非遗魅力,品味叶家桥米酒
  • 探寻非遗魅力,品味叶家桥米酒
  • 2024年7月2日,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了解非遗技艺,皖江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走进了叶家桥米酒的酿造工坊,开启一场
  • 08-18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开展“网络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的宣讲的暑期
  • 跨代共读,享遨游之乐
  • 跨代共读,享遨游之乐
  • 江苏师范大学“七彩童心,逐梦前行”青春志愿服务队在徐州市幼儿园和养老院开展了跨代共读之旅,遨游在图书的世界里。
  • 08-18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