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养老模式作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一种有力补充,近几年来在长沙市不同社区存在多种实践探索方案。7月15日,为深入研究长沙市以“时间银行”为代表的互助养老服务发展情况,湖南工商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老有所依”实践队前往岳麓区梅溪湖街道润龙社区开展调研。
在润龙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实践队与社区党支书记黄茜、社工站负责人周慧等人进行了访谈。据了解,社区常驻人口达4千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有100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60多岁的低龄老人,80岁以上有103人。根据社区低龄老人对文化娱乐服务需求远高于日常生活照护的需求情况,社区重点推出了“文化养老”、“教育养老”等项目,建立了“福芯之家”居家养老服务站,开办老年大学、社区图书馆、社工服务站等。老年大学开设的书法、绘画、陶笛、舞蹈、形体等课程深受老人们欢迎。润龙社区图书馆作为长沙市图书馆分馆,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最美分馆”。社区还组织“邻里文化节”、“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并且每月28日作为”邻里互助日”,社区进行免费剪发、缝纫及保健问诊等。而这些服务都是由社区志愿者提供。社区通过党员、栋长带头,动员低龄老人和部分具有专业特长的社区居民、以及一些中小学生成为社区志愿者,为开展各项活动和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
实践队与相关工作者进行访谈 陆嘉媛摄
润龙社区自2017年开始,与“爱心超市”合作进行“志愿积分”兑换。所谓“志愿积分”,即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所获得的一种积分制度,可用于兑换奖励,旨在鼓励和表彰志愿者的服务行为。在润龙社区,志愿者的积分会被记载在《志愿者服务手册》上,在每一季度进行集中兑换,1小时志愿时长可计为1个积分,志愿者可根据自身需求“订制”相关服务或者在“爱心超市”兑换物资。当然对于这些志愿者来说,积分兑换物资并不是目的,发挥自身所长为邻居们提供服务,“与邻为善,守望相助”,在为邻居们提供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大家逐渐熟悉起来,邻里关系更加和谐。
实践队与社区工作者合照 陆嘉媛摄
互助养老模式在实践中保持可持续性是一个关键问题。黄书记在访谈中提出:社区应做好三个基本“清单”——老人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和项目清单。只有明确老人所需、社区所有,做好长态化项目准备,才能真正可持续化。
通过在润龙社区的调研,实践队看到了互助养老模式的生命力,相信在未来也会有更多的社区加入进来,让每位老年人都能拥有幸福美满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