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我们开展美育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华南师范大学柳夏星火实践团在暑期“三下乡”期间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导,紧扣“文蕴沁心田,星火织乡梦”的课程主题,在文化课程之外开展了一系列提高乡村学生审美体验、审美素养的美育课程。
美育系列课程包括“音符跳跃,童心飞扬”童声合唱课程、“古韵今风,童心墨趣”墨条书法课程和“绘梦于心,色彩飞扬”美术绘画课程。同学们在柳夏星火队教学组组员(以下简称“老师”)的指导、帮助下积极参与音律歌唱、书法练习、创意绘画,进一步提升了审美志趣。
“音符跳跃,童心飞扬”童声合唱课程
课堂开始老师就给同学们演唱了一段《大海啊,我的故乡》。在老师悠扬的歌声中,同学们透过歌词和旋律体会到了真挚的思乡之情。老师还鼓励同学们根据自己对家乡梅州的印象,对歌曲《大海啊,我的故乡》进行歌词二次创编。老师们积极调动学生对梅州家乡的认同情怀,鼓励同学们把家乡的特点和音乐学习相结合。同学们把“土楼”“客家”“港湾”等饱含对梅州家乡热爱的词语融入歌曲中,创作一首独特的童声合唱。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练习节拍
接着老师带领同学们学习柯尔文手势和达尔克罗兹音乐律动,进一步学习歌曲旋律。同学们一边跟随老师学习如何做手势,一边感受各音高之间的关系。老师通过初步带领同学们学习《Do Re Mi》手势歌,营造出寓教于乐的音乐学习氛围,培养了同学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发散思维。
柯尔文手势教学图

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做柯尔文手势
通过学习合唱,老师为同学们构筑起多彩、美妙、丰盈的音乐世界。同学们能在音乐世界中表达自己对家乡梅州的独特情感、展现自己的才华,在接受音乐熏陶、感受音符韵律之美的同时也提高了审美志趣。
“古韵今风,童心墨趣”墨条书法课程
课堂开始时老师讲述的梅州制墨工匠“墨条张”的故事激发了同学们对墨条制作技艺的兴趣。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墨条制作的工具、程序和特点,让同学们对墨条的认识进一步深入,不止停留在表面欣赏阶段。接着,老师给同学们分发墨条和书法用具,让同学们学习握笔姿势、运笔方法等基础书法技巧以及如何使用墨条。同学们纷纷亲身实践,直观地认识、体验到了梅州墨条与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同学们一起观察梅州墨条
同学练习书法
通过墨条书法课程的学习,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和书法鉴赏能力得到了提升,深刻体会到了梅州墨条中蕴含的敬业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老师带领学生们在逐步了解家乡墨条技艺文化的过程中激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培养同学们尊重、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绘梦于心,色彩飞扬”美术绘画课程
除了书法课程和音乐课程,队伍还开展了一系列美术绘画课程,包括树叶拼画课程、吹梅花课程和击鼓传“画”课程。
在树叶拼画课程中,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将树叶图案与日常生活联想起来,还通过裁剪、拼接等方式把树叶组合成各式各样的图案,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独特魅力。
同学正在创作树叶拼画
在吹梅花课程中,同学们用吹气的方式“画”出梅花的枝干,再用蜡笔在枝干上画出粉红色的梅花。这样新奇有趣的绘画形式让同学们眼前一亮,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学们吹出各种各样的梅花枝干
在击鼓传“画”课程中,同学们用接力的方式共同完成图画的绘制,不仅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能感受到其他同伴的创意之美。
同学们一起完成绘画
同学们积极发挥个性,创作出一幅幅富有童趣、活泼可爱的美术作品。美术绘画课程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思维,鼓励同学们尝试新的想法和表达、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随着美育课程的深入开展,我们见证了同学们的心灵之花在艺术土壤中悄然绽放。音律歌唱、书法练习、创意绘画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各种艺术技能,更让同学们学会探索美、创造美、传递美。我们坚信,通过美育课程的持续滋养、“星”火相传,同学们将拥有更加敏锐的审美眼光和更加丰盈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