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疆心比心”民族团结实践团赴新疆伊犁苏拉宫村进行参观学习

发布时间:2024-07-28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了深化对新疆少数民族历史发展的认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疆心比心团结队”于7月20日抵达了新疆伊犁的苏拉宫村。
图 1 实践队到达苏拉宫文化宫
在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多民族和谐共生,满族作为新疆世居的13个民族之一,其文化在此地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苏拉宫村,作为唯一一个以满语命名的古老村庄,其历史可追溯至清代伊犁将军实施满洲旗屯时期,是惠远老满营精心挑选的屯垦之地,历经200余年风雨,见证了满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满族文化宫始建于1997年,是由政府牵头、满族同胞募捐和文化工作者筹办的一项凸显文化传承和民族团结的地标性建筑。探访途中,有幸遇到满族老人张继伟先生,他满怀热情地引领实践队员穿梭于文化宫之间,以激昂之声,细数从清朝皇室的辉煌到苏拉宫满族先民的迁徙历程,以及他们对伊犁大地的卓越贡献。张老先生的每一句话,都洋溢着对满族文化深深的自豪感和对未来文化传承的殷切期望,他寄望于实践队员,能将这份古老村落的文化瑰宝,传递给更广阔的世界,让更多人共鉴其美,共承其韵。
    
图 2实践队员参观文化宫
在文化宫内,实践队员见证了满族文字、服饰、历史等多方面的展示,深刻感受到了满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实践队员也了解到,每年农历十月十三的“颁金节”,不仅是满族人的重要节日,也成为了苏拉宫村各民族欢聚一堂、共庆佳节的时刻。
步入苏拉宫,实践队员深入探访了一户满族家庭,直观感受到满族文化在时代变迁下的现状与挑战。富荣贵老先生告诉实践队员,尽管村庄规模已壮大至千户,但年轻一代多流向城市,老一辈人则成了坚守者。满语几近失传,习俗淡化,成为他们心中隐痛。然而,这些老人依然怀揣对满族文化的热爱与自豪,用“如克”(去)、“展布”(抹布)、“马猴子”(妖怪)等苏拉宫方言中的满语词汇,向实践队员生动讲述着过往的记忆。
 
图 3与少数民族居民亲切交谈
此外,实践队员还随机采访了村里的维吾尔族居民阿布都外力,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国家政策的感激与对苏拉宫变化的欣喜。他说,曾经偏僻贫困的苏拉宫,如今在国家的关怀下,道路宽敞了,房屋崭新了,村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他还热情地邀请实践队员到家中参观,庭院中的葡萄架、民族特色建筑以及美味的吊死干(伊犁特色天然美食,树上干杏),都让实践队员深刻感受到了新疆人民的热情与好客。
图 4 实践队员与少数民族少年合影                                                             图 5实践队员品尝美食

通过此次探访,实践队员不仅加深了对新疆满族文化的了解,更感受到了各民族之间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在未来的日子里,实践队员将会继续传承和弘扬满族文化,同时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与支持,共同书写民族团结的新篇章。
作者: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疆心比心团结队” 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疆心比心团结队”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疆心比心”民族团结实践团赴新疆伊犁苏拉宫村进行参观学习
  •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线上线下多措并举+廉江红色资源赋能 打造特色公益课堂
  • 苏大学子探索农业现代化之旅:器在耕者手,科技助农兴。
  • 艺术乡建异彩纷呈,红音礼赞青春华章
  • 探秘驿马村海洋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之路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