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种子计划”暑期社会实践团|春晖照前路 教育启未来

发布时间:2024-07-27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在外出务工潮下,浙江省仙居县的留守儿童群体备受关注。在这片希望与挑战并存的土地上,永安溪畔,“东篱之家”如温暖灯塔,照亮儿童成长路。浙江理工大学“种子计划”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位于下各镇怀仁村的”东篱之家”,以教育振兴为重心,开展乡村课堂系列活动。团队成员们用一颗颗炽热的心,引领着孩子们踏上了一场探索自我、启迪梦想的旅程。
第一节课,团队成员施晴开展了以《我们是天生的诗人》为主题的儿童诗歌写作课,她以诗歌引入,分享自身诗歌创作经历和创作诗歌方法,同时强调,同学们和诗人一样,有着一颗敏感的心灵,分分秒秒地贴近世间万物。在“我出上句,你出下句”的头脑风暴环节,同学们眼眸闪烁,积极响应,仿佛每一颗心都跃动着创作的火花。在团队成员的引导下,同学们拿起笔,写下自由的、充满想象力的诗歌。
“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有的短、有的尖、有的软……”“误把陈醋当成墨写,半生尽是酸……” “……落了一塘秋,美丽而脆弱的往事,落满了荷塘”“妈妈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我的眼睛……” 经过十五分钟的创作时间,每个同学都尽情表达,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首诗歌。她真挚地表达希望:每一个同学在未来的日子里都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诗的眼睛,去寻找自己的诗意人生。
  

第二节课,团队成员王俊嘉、王一涵开展了《机器人启航:初启科技之光》特色课程。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探索之旅,也是孩子们梦想启航的起点。
团队成员结合前两日的趣味电影,以大白为切入点引入,探讨机器人的可实现性与当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同时介绍了我校旅游车竞赛、机甲大师竞赛成果,引发了同学们的好奇心,活跃了课堂氛围。制作机器人的第一步——点亮第一颗小灯,在团队成员的引导下,同学们亲手操作esp32模块,通过Mixly编程平台实现小灯的闪烁。课程结束后,不少同学表达了想要继续学习编程,通过努力未来成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梦想。
编程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成功都将成为成长道路上宝贵的财富,我们坚信梦想的种子终会发芽,也希望同学们长大后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有所成果。在科技与人文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堂上茁壮成长的孩子们,定能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绽放光彩,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错位、重构,把词句拼成诗篇,让素未谋面的字句碰撞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用一把剪刀、一些文字素材创作出全新的诗句,这就是一种特殊的诗歌创作方式——拼贴诗。下午,六七年级的同学利用剪下的文字素材进行了一场“沉浸式”拼贴诗活动。文字组合产生奇妙碰撞摆脱了条条框框,打破了拘束,同学们发挥了自己的奇思妙想,大胆组合,解构文字,贴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文字。

此外,团队成员还组织了高年级同学进行英语单词接龙PK,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兴奋地轮流接词,“cat-table-elephant…”笑声与掌声交织,智慧火花四溅,在你来我往之间,巩固已学单词,趣学新单词。一张张笑脸闪耀着童真与青春。

 在这天的课程中,孩子们以诗为舟,以科技为帆,不仅徜徉于文学的海洋,还在科技的星空下勇敢启航。从稚嫩的笔触中流淌出的不仅是第一首诗歌的喜悦,更是对未知世界无限的好奇与向往。对编程的探索、拼贴诗的奇趣与英语单词接龙智慧的碰撞,锻炼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夏天的风,轻轻吹过,带走了夏日的烦躁,却吹不散孩子们心中的那份热情与坚持。我们相信,在这个夏天播下的种子,定会在未来的日子里茁壮成长,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
作者:浙江理工大学“种子计划”暑期社会实践团 来源:浙江理工大学“种子计划”暑期社会实践团
  • “种子计划”暑期社会实践团|春晖照前路 教育启未来
  • 西昌学院:索玛同心乡村行,青春助力乡村兴
  • 西昌学院:“语”润大凉山,筑梦促振兴
  • 池州学院学子“艺声向党”实践团深入阜阳史志馆开展“三下乡”学习实践活动
  • 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贵阳信息科技 学院数字传媒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
  • 口腔医学系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纪实(三)
  • 点亮延安情|“寻访红色足迹,赓续红色基因”暑期社会实践纪实(二)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