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幽幽小巷,藏不住烈士的辉煌:广东海洋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深入了解湛江市霞山区的菉塘文化

发布时间:2024-07-20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响应中共广东省委的号召,推动百千万工程发展,广东海洋大学学子借此机会深入菉塘文化进行推广,凝心聚力学党史 砥砺前行强党性,并组建“红色剧本”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在老师的指导下,于2024年7月10日正式前往菉塘村了解当地的革命文化。
推动菉塘文化的传承发展,加深人们对菉塘文化的认知,是我们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此行的目的。
林氏宗祠
菉塘林氏宗祠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新园街道办菉塘村委会菉塘下村。走进林氏宗祠(又名“世基小学校址”),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教堂以及两大馆,还有四小馆分布在教堂的四个角落处。林氏宗祠的创立是为了纪念菉塘交通站和革命先烈的重要事迹,它的存在为我们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传承和发展菉塘红色基因提供了重要载体。
菉塘地下交通站
菉塘地下交通联络站自建立起至湛江市解放,历时十年,既为中共琼崖特委沟通同中共中央的联系发挥了“桥头堡”的作用,为党安全传递了大批物资和情报,也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掩护不少党组织负责人及工作人员,为祖国解放事业做出重要贡献。我们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初步探索并深入了解交通站,熟知交通站在革命时期所发挥的作用,并将其简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给来参观学习的游客们。
十二位革命烈士
菉塘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奋斗,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林普中、林毓精等十二位革命烈士丹心一片,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他们有的奋战沙场,在枪林弹雨中壮烈殉国;有的坚持地下斗争,不幸被捕,慷慨就义;有的为革命不辞劳苦,积劳成疾,鞠躬尽瘁。为了纪念他们,特立一馆将他们的生平事迹记录下来,用永恒的文字,保存他们永恒的精神。
不禁令人感叹的是,馆内还保留了烈士革命战争时期所留下的物品,其中有蓑衣、草帽、电报机、箱子、床、灯等等。每次观摩,都能身临其境,感受烈士的不易与艰辛,敬畏烈士的无畏与坚韧。
菉塘革命烈士陵园
菉塘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湛江市霞山区菉塘村百羊山菉塘文化公园。陵园大门两侧门柱分别囊有“菉塘革命烈士陵园”的大字;陵园中间建有烈士纪念碑,碑前、碑后分别竖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缅怀先烈继往开来”大字;纪念碑两侧分别建有“浩气”亭和“英魂”亭,供人们小憩;纪念碑后建有十二位烈士墓,墓前两则立有十二位烈士碑名;墓后有碑亭,写着“丹崖凝碧”四字,两则长廊刻有十二位烈士的生平、事迹简介。
驻足烈士墓园,看着纪念碑高耸矗立在正中央,唯有敬畏和震撼留在我们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心中。我们继续向内观摩,烈士墓碑赫然出现,再向里走,十二位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迹被镌刻在墙上,供我们观看。我们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也为游客一一讲述着他们,弘扬烈士精神,宣传菉塘文化。
在为期7天的实地实践后,团队成员对菉塘文化已经有了更全面的认知,体会到党史给我们带来的澎湃活力,深刻意识到宣传菉塘文化的重要性。广东海洋大学“红色剧本”百千万工程突击团队也将秉持着学习党史,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信念,持续将菉塘文化做大,做广,让更多人知道并活跃在人群当中!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
指导老师:欧成川
作者:广东海洋大学学子 来源:广东海洋大学学子
  • 幽幽小巷,藏不住烈士的辉煌:广东海洋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深入了解湛江市霞山区的菉塘文化
  • 南京工程学院红色筑梦先锋队走进曹起溍故居
  • “厚植人才留兴沃土,做强新质生产力关键支撑”青年人才大调研活动(开发区专场)
  • 共筑田园梦 同绘自然情——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田园梦工程”社会实践广德行
  • 湖南工商大学“三下乡”团队师生参与中方县选调生交流座谈会
  • 山花何须寻海树,春风不度亦华浓:“三下乡”听见选调“声”调研团与中方县基层干部共同探讨基层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