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学子探访新四军旧址:赓续红色基因,筑牢教育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承载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他指出,"要把红色资源运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培养一茬茬、一代代合格的红军传人。"在这一号召下,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探寻新四军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皖南精神”团队于7月12日进入泾县云岭镇深入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
战火纷飞,笔耕不辍在参观过程中,一处精心复原的场景模型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让他们驻足良久。这个微缩景观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新四军教导群众识字的感人场景:在一个内,身着军装的新四军战士正执笔在木板上书写,周围簇拥着一群神情专注的乡亲,他们或年迈或年轻,或男或女,目光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这个场景宛如一幅静止的电影画面,将时光定格在那个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它生动诠释了新四军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依然不忘文化传播,孜孜不倦地向群众普及文化知识的崇高精神。这幅"活的历史教材"仿佛是一扇打开的时空之窗,让当代青年得以亲眼目睹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这个精心制作的场景模型,犹如一座无形的精神丰碑,将革命先辈的坚韧信念与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紧密相连。它不仅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参观的大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这幅画面,他们仿佛置身于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深刻体会到革命事业不仅需要枪杆子,更离不开笔杆子的道理。新四军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依然重视文化教育的精神,给予了当代青年人深刻的启示。新四军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文化教育的精神,给予了当代青年人深刻的启示。这种精神传承,无声地诉说着文化的力量可以穿透硝烟,照亮民族的未来。它激发了合工大学子们对学习的热情,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精神,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以此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薪火相传,启智铸魂除此之外,位于旧址内新建的"云岭红色书屋"也吸引了同学们的关注。这个充满现代气息又饱含革命精神的阅览空间,是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与泾县新华书店合作的创新项目。书屋内陈列着党的理论著作、新四军系列图书和少儿红色经典等,还有以新四军为主题的文创产品,成为连接革命历史与当代生活的纽带。云岭红色书屋的建立不仅盘活了革命旧址资源,更创新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参观的合工大学子们普遍表示,这种将传统革命教育与现代阅读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人印象深刻。在这里,他们可以阅读新四军故事,购买红色书籍和文创产品,甚至获得带有新四军标志的纪念章。这种"红色书屋+革命文化"的场景式体验,让革命精神和文化传承更加生动立体。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负责人介绍道:"建设云岭红色书屋,非常契合新四军军部旧址'红色传承'这一主题。它是'正能量的加油站',体现了新时代里红色基因的活态传承。"这种创新的学习方式引发了参观者对革命精神在新时代传承方式的思考。
从新四军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不忘教育群众的场景模型,到融合现代气息的"云岭红色书屋",无不彰显着红色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这些红色资源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激励后人前进的精神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传承和弘扬新四军精神,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敢于担当的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新时代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有梦、敢于追梦、勤于圆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通过此次深入新四军军部旧址的实地调研,合肥工业大学的学子们在斑驳的墙壁间触摸历史的脉搏,在沧桑的文物中聆听先烈的呐喊。他们从这片浸透着革命热血的土地上,汲取了新四军将士们不屈不挠的斗志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这次实践不仅是对红色记忆的追溯,更是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新时代青年与革命先辈精神的深刻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