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铁军精神磨砺坚强意志,用铁军精神筑牢思想堤坝,用铁军精神塑造高尚人格,使铁军精神成为激励我们攻坚克难、不断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为深切体悟红色铁军精神的内涵,承续党在漫长斗争岁月中铸就的辉煌抗战精神,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于7月12日组织“皖南红色实践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徐君的指导下,踏上前往泾县云岭镇新四军军部旧址的征途,开展了一场以“探寻新四军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皖南精神”为主题的深度实践调研活动,旨在深入挖掘皖南地区新四军背后的革命史诗。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在皖南的青山绿水间,云岭镇静静地诉说着一段不朽的革命传奇。这里,曾是新四军军部的驻地,叶挺、项英等革命先辈曾在此运筹帷幄,指挥着抗日游击战争。走进云岭,仿佛穿越了时空,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仿佛就在眼前。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内,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照片,无声地讲述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它们见证了新四军战士们英勇抗敌的壮举,也见证了军民情深、共御外侮的感人瞬间。
在江南烟雨中,实践团队踏上了追溯铁军精神的旅途。
在新四军军部旧址对面笔直矗立着巍峨耸立的叶挺像,他的眼神坚定而深远,仿佛能看透历史的风云变幻,身上流露出铁骨铮铮和戎马一生的气息,雕像的底座之上,是叶军长简洁而有力的字体:“抗战到底”, 这所代表的革命精神,不仅仅是历史记忆中的一个符号,它更是一种激励青年人不断前行的力量。
实践团队怀着敬重的心情踏入了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进入了纪念馆的第二进——军部参谋处,军部参谋处作为军队的“大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是这里,诞生了无数精妙绝伦的战术策划,为前线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在这里,每一份作战地图、每一份军事文献,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静静地诉说着新四军将士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让合工大的学子深刻体会到在那个信息不畅、条件艰苦的年代,他们是如何凭借智慧和勇气,制定出一次次精准的作战计划,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实践团队缓缓步入了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的核心区域——军部会议室,这处庄严之地,昔日是新四军高层决策与战略研讨的圣地,团级以上的干部会议都曾在这里举行。历史的长河在此轻轻流淌,它不仅承载着新四军辉煌的历史篇章,还见证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深切关怀与鼎力支持。
一踏入这方空间,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来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这里,没有了前两进的明媚阳光与雅致布局,取而代之的是一股难以言喻的凝重与庄严,它如同一位历经沧桑、沉默寡言的智者,静静地伫立在历史的交汇点,用其深邃的目光注视着每一位踏入此地的访客。
作战会议室,这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的存在,它是新四军英勇抗战历史的缩影,是智慧与勇气碰撞的火花之地。四周墙壁上,或许还能发现残留着当年作战地图的痕迹,每一道线条、每一个标记都承载着先辈们对胜利的渴望与对民族未来的期许。而那些轻轻挂着的布帘,则如同守护者的屏障,既遮蔽了过往的机密,又守护着这份历史的纯净与神圣。
会议室设计的十分隐蔽,实践队员们在讲解员的示意下才发现它的入口,它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伫立于时光的一隅,用其独有的方式向世人低语着往昔的辉煌与荣耀。1940年的春日里,这里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成为新四军重大作战决策与机密商讨的核心之地。
站在这片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土地上,合工大学子的心灵被一股强烈的情感深深触动。这不仅仅是对英勇无畏的先烈们崇高精神的敬仰,更是对那段波澜壮阔历史岁月的深切缅怀。闭上眼,仿佛能穿越时空的壁垒,听见那烽火连天、战鼓雷动的年代里,新四军将领们在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声音。他们的决心如磐石般坚定,智慧如星辰般璀璨,共同照亮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勇前行的道路。
在这一刻,合工大的学子不仅仅是历史的旁观者,更是其活生生的见证者与传承者。这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激励着合工大的学子带着无比的敬意与使命,继续在新时代的征途上砥砺前行。合工大的学子要将新四军铁军精神的火种深深植根于心,让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让青年人携手并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属于这一代人的全部力量与智慧,共同书写新的历史篇章,让先辈的荣光在青春的奋斗中得以延续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