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绿意盎然,武院学子探索生态农业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4-07-15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6月21日,为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三茶融合”的重要指示精神,武夷学院的燕子窠生态茶园科技特派员志愿服务实践团队成员陈嘉铭、邹济霜、王耀茹、林叶云、陈业等八位同学在叶江华、雷卫星、张奇三位团队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燕子窠生态茶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茶园套种大豆。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生态农业模式,促进茶园绿色发展。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夏日,燕子窠田野迎来了朝气蓬勃的学生们。他们手持锄头和配制好的大豆种子,井然有序地分布在田间。一位女生蹲在田垄边,仔细地将大豆种子放入预先挖好的小坑中,然后轻轻覆上泥土。她的脸颊被阳光晒得微红,嘴角挂着一丝满足的微笑,充满了对丰收的期待。另一位男生则动作干净利落,娴熟地挥动锄头,在前方开沟、清理杂草,不时停下来抹去额头上的汗水。
图为团队成员播撒大豆
身旁的同学们默契地配合着,有的负责挖坑,有的负责覆土,大家相互交流着种植经验,不时传来欢快的笑声。一位同学抬头望了一眼蓝天,擦了擦湿润的额头,继续低头认真工作着。指导老师在一旁耐心地指导,提醒大家注意细节,并鼓励他们要像对待自己的梦想一样,认真对待每一粒种子。不远处,微风吹拂着田间的绿意,燕子低飞掠过,仿佛也在为这些勤劳的学生们鼓劲加油。
在田间,一位年长的农户热情地向学生们介绍:“以前,我们的茶园只有茶树,产量和质量都不太理想。”他用手比划着过去的情景,眼中流露出一丝无奈。然而,自从采用了大豆套种模式后,茶园的土壤肉眼可见地变得肥沃,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他指着一片茂盛的茶树,脸上满是喜悦。学生们仔细听着,不时点头,并认真记录。一位男生问道:“这种套种模式对茶园的病虫害防治有帮助吗?”农户点头说:“当然有!对比套种之前,虫子少了,茶树也不怎么生病了。”同学们从指导老师那里了解到,大豆和茶树的套种有效控制了杂草的生长,同时大豆的叶子非常的鲜美,相比之下害虫更喜欢吃大豆的叶子,这样茶树就能得到有效保护,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这也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对环境更友好。交流中,同学们还了解到,大豆在生长期间,能够源源不断地作为绿肥为茶树生长提供养分,保障茶树健康生长。

图为团队成员播撒大豆
学生们纷纷感叹,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茶园的经济效益,还兼顾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他们表示,通过这次交流,学到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希望能将这些实践经验带回学校,与更多人分享。
农户欣慰地笑了笑,拍了拍学生们的肩膀,说:“你们这些年轻人真有干劲儿,还懂不少道理。我这心里高兴啊。希望你们能把这些好方法学好,传下去,让更多人都能受益。”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学生们和农户共同见证了燕子窠茶园的蜕变和发展,也播下了科技与实践相结合的种子。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入闽来到燕子窠生态茶园,廖红教授担任讲解员,为习总书记详细介绍了茶园引入科技之后的生态发展创新范式——燕子窠生态茶园模式。在科特派的带领下,帮助茶农构建生态茶园,通过在茶树间套作特选的、适应酸性土壤的养分高效绿肥作物,有效提高茶园养分效率、改善茶叶品质、稳定茶叶产量,助力茶农增收致富。习近平总书记听后十分高兴,说到:“武夷山物华天宝,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燕子窠就是“三茶融合”的诞生地。茶叶生产,需要天时地利,也需要科技赋能。廖红教授牵头的生态循环模式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优化了土地发展,启发和引导更多茶农突破传统种植,学会用更科学技术的方式方法来收获更大的发展和提升,对武夷山茶农来说意义深远。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不仅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增强了团队合作的能力,还为今后的农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同学们表示,在未来,茶与食品学院的学生们会通过他们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燕子窠生态茶园模式,他们也将继续探索生态农业的新模式,让茶园发展的更好,关注生态茶园建设。同时,也希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积极参与到生态农业的实践中。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用所学知识助力国家生态农业的进步和繁荣,为实现茶产业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不懈努力,贡献他们的青春力量!
 
作者:任秀冰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探秘茶韵之源,共谋康养之道:杨家河村康养茶旅实践团助力乡
  • 湖南信息学院电科学子三下乡:“乡”遇青山铺,“童”行成长
  • 绿意盎然,武院学子探索生态农业新模式
  • 青春三下乡 筑梦正当时
  • 贡献青春力量,书写青年担当。日前,重庆幼儿师专“化茧”乡村振兴促进团前往重庆市城口县咸宜村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 07-15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